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远视角,动态场景。
香炉指香炉峰。
紫烟:光的折射现象形成。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几近童叟皆知,读来朗朗上口。个人觉得每每吟诵之时就仿若身在其中。
在你眼目所望之处,一边香炉峰紫烟缭绕,一边瀑布则飞腾而下,一泻千尺。溅起的水花四处飞散,犹如银河下落,好不壮观,美不胜收。动态场景,引人入胜。
我们再来看看徐凝的《庐山瀑布》
庐山瀑布(唐)徐凝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中景,离瀑布半远不远,采取平视的视角。
仞:古时七尺或八尺叫做一仞。
很多人对这首诗还是持肯定态度的。“赛不得,赛不得!”——白居易就曾说“比不得呀,比不得。”
“长如白练飞,界破青山色”。水山相映,动静结合,气势磅礴。较李白各有千秋,此谓“环肥燕瘦各有态”。
戏徐凝瀑布诗苏轼
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唯有谪仙词。
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苏轼在宋神宗期间变法受诽谤后,逛庐山,住僧舍。僧人为他备砚做诗。不知这哥们当时是什么心情,提笔即戏讽徐凝,导致徐凝的《庐山瀑布》几无人可知。
殊不知徐凝当年可是“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怎能容他人信口雌*。
于是有如下王安石回复如下:
王安石
界破青山无俗气,子瞻何事逞专横。
只缘方寸多俗物,信口雌*贬徐凝。
变法时,一个是守旧派的苏轼和一个是革新派的王安石,两人打个嘴仗,显然这也说明不了什么。
但是鉴于苏东坡的声望,还是几乎葬送了徐凝的《庐山瀑布》,后人几乎鲜有耳闻。
更有和事佬刘基题诗如下:
舟抵南康望庐山刘基
船头春山重回首,世上虚名一杯酒。
李白雄豪妙绝诗,同与徐凝传不朽。
今人也有人说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纯粹的说理,而没有形象的描绘,当在徐凝之下。
个人觉得如果仅拿这一首来对比的话,确实有些生硬,恐怕也有失一定的公允。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大概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