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是宋代诗人,不仅文采斐然,而且独树一帜,与弟弟苏辙一同并为“唐宋八大家”。苏轼不仅在文学、书画方面有天赋,同时还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美食家,如名动四方的东坡肉。
苏轼虽有倾世之才,但一生并不顺遂。三次被贬,分别是*州、惠州、儋州。同时还因跟随的*派不同,被卷入“乌台诗案”,被迫入狱。人生经历可谓是大起大落,但正是这样的人生经历,让他被贬*州时反而大悟,写下千古名句。我们来看看苏轼第一次的人生感悟是如何被激起的。
嘉佑二年,21岁的苏轼跟随父亲进京考试。由于苏轼文笔裴然,在一众答卷中脱颖而出,一下子就把主考官欧阳修吸引住了。在欧阳修的赞赏下,苏式三父子声名大噪,正当苏轼打算大显身手时,家中传来了噩耗。
苏轼的母亲因病去世,苏轼不得不回家服丧,三年守孝期满后,苏轼又马不停蹄赶到京城任职。在京城没待多久,又收到父亲去世的消息,无奈只能回家守丧。等孝期服满,再次来到京城,这时的京城已经完全变了。
包括苏轼在内的不少官员,都属于旧*派,而王安石等主张变法的新*派站在时代洪流。率性的苏轼根本连下场都没去考虑到,就贸贸然对王安石的变法提出质疑。这让王安石十分愤怒,教唆御史谢景在皇帝面前说苏轼的过失,于是苏轼就遭到被贬,贬至杭州。
但更另一个更为致命的打击来了。被上调为湖北知州的苏轼,为宋神宗写了一封《湖州谢表》,但朝廷新*却揪住这个不放,在里面找了大量隐晦词句,诬陷苏轼嘲讽朝廷,对皇帝不忠之心。
因为这个,刚上任不久的苏轼被御史台的吏卒逮捕,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新*们一致认为要将苏轼置于死地,而有爱惜人才的其他官员纷纷向皇帝劝谏,就连已经退休的王安石知道后,也写了一封信上书神宗。在众多人的劝说下,苏轼得以从轻发落,被贬*州。
*州团练副使职位很低,没有实权,经历了人生大起大落的苏轼最开始十分低迷。又因为空闲时间多,苏轼常常到*州城外赤壁山游玩,写下多首诗以表达自己内心抑郁不得志之意。时间会抚平一切,苏轼渐渐从乌台诗案的阴影里走出来,慢慢变得豁达。
心情不一样的苏轼写的诗也不一样了,像这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与友人同行,不料本应晴朗的天气突然变了,开始疾风骤雨,友人们纷纷避雨,而苏轼却是不慌不忙,雨中慢步。事后苏轼专门写下这首诗,开篇就是千古名句,至今无人能与其相比。
这首诗开篇“莫听穿林打叶声”,不要注意那大雨落在叶子上的声音,第二句“何妨吟啸且徐行”既写出作者在大雨中还能不慌不忙前行,不将大雨放在眼里的坦然,与小序中友人的慌乱形成鲜明对比,更衬托处苏轼的镇定自若。第三句“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诗人虽穿着不起眼的草鞋,撑着竹杖,但简单朴素的装备却要比“马”还要好。更表现出作者的豪迈豁达之意。上阕最后一句“一蓑烟雨任平生”,就算是披着简简单单的蓑衣,也可在风雨里过一辈子。暗示了作者在经历了大风大浪后的坦然自若,微笑面对人生的勇气与豁达。
整首诗的最后一句“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句是全诗的诗眼,是作者在经历了一场雨后的人生感悟,不论是风雨还是晴天,在茫茫人生旅途中,都不算什么。
不得不说,苏轼真不愧为大文豪,这样充满才华的苏轼怎能不被人喜爱呢?他的人品、才华、情感都值得我们学习。
除了以上的诗词外,他还留下了很多广为流传的名作,在《定风波》,我们可以看到苏轼洒脱、豁达,以及积极的生活态度。在《题西林壁》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哲学也值得我们思考和启发。
中国的诗词短小精悍,拥有令人心神向往的力量。多阅读诗词可以使人平静下来,让人陶冶情操,可以让人更加努力向上。
假如你想要提升自己文学修养,陶冶情操,不妨去看看这套诗词集,与苏轼、李清照、仓央嘉措、李煜、纳兰容若、辛弃疾邂逅一场浪漫的古典文学行。
这本《苏轼词传》以苏轼的词为主题,从当时的社会观念与时代背景出发,对苏轼的生平际遇、诗词艺术、社会活动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再现了苏轼以文传世、以官入世的典型宋代文官形象。
不仅如此,书中用唯美深情的妙笔将苏轼的一生娓娓道来,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能从东坡的生平中体会到他作词时的心情,从而更加了解这位诗词大家的超脱心境。要系统阅读东坡词作,这个版本当属首选。
除了苏轼的诗词,这套书中还包括了《辛弃疾词传》,也是我一并想要推荐给大家的。
辛弃疾以武起身,却终成文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被誉为"词中之龙"。
东坡仙才,史无二例;稼轩雄才,如鲸吞海。说的就是二人!
正所谓“剑有杀气,词有柔情”。
这本书也以同样的手笔,在参考大量史料的基础上,再现了辛弃疾传奇的一生。
除了大量的美文干货,还配上了唯美的插画,符合诗人意境的封面,阅读起来不得不说是一种享受。
6本书活动价仅需99元,也就是两顿饭钱,就能读懂6位诗人的名作,并能从中感悟到大家风范的人生哲理,不得不说是非常划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