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严重被低估的一首宋诗,看似全篇写景行云流
TUhjnbcbe - 2023/5/27 20:52:00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有一次出来游玩,看到了白云泉这个很美的自然景观,所作的诗作《白云泉》。

此诗看似在描写地上的白云泉的流动和天上白云的悠闲,实则在告诉我们要守住自身的美好,不要自己跑到人群中而且还被他们消极地影响。

诗人就是有这样的能力,看到一处自己比较喜欢的景色,情感就自然而来地流露出,甚至是喷涌而发,看似在描写景色景物,实则早已赋予它们特殊的意义,告诉我们重要的道理。

所以“诗言志”,那些看似单纯在描写景色景物的诗,背后肯定蕴含着某些哲理,这就要靠我们细细品读、慢慢挖掘了,这也是我们读诗的无限乐趣之所在。

特别是诗发展到宋时,其哲理性特别明显,往往最后几句都向读者点透,担心读者理解起来比较复杂,这也是一股潮流,一种大势所趋。

如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前两句还在描写其山的景色,后两句就开始说出其蕴含的哲理了。

可能宋代的诗人认为,诗要是光是抒情写景的话,那无法称得上佳作;如果要再加上哲理,告诉读者们一些深刻的道理,这才体现出诗的价值,才有可能称得上是佳作。

下面这首宋诗尽管被收录在《千家诗》里,但我相信大多数人没有听说过,更不要说知道其诗人了。

这首诗在宋代可谓是一首难得的佳作,全篇写景行云流水,很是唯美,也富含了深刻的道理于其中,但就是被世人严重低估,没有得到应该的重视,甚至大放异彩,其水平可以说一点问题都没有。

《冷泉亭》宋·林稹

一泓清可沁诗脾,冷暖年来只自知。

流出西湖载歌舞,回头不似在山时。

宋代的诗人很少这样写诗:全篇都在写景,不阐述自己所要表达告诉读者的哲理道理。几乎就那几首,掰着指头也数得过来,可能就是因此这首诗才不被那个年代的大家所重视。

这首诗通篇写景,很有大唐诗作的遗风,跟本文开头白居易的诗作《白云泉》异曲同工。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后来才被编纂进的《千家诗》,也已经是不小的殊荣,代表着对这首诗内容的高度肯定。

本诗的名字叫《冷泉亭》,全诗重点突出在一个“冷”字上,表明它本来的独善其身,不与世俗为伍,最后还是无法抵挡种种诱惑。冷泉亭,在杭州西湖灵隐寺飞来峰下,亭前有冷泉,泛指西湖。“冷泉”二字为白居易所写,“亭”字为苏轼写,用其作为本诗的名字也别有一番深意。

“一泓清可沁诗脾”这个清冷的泉水给我带来了无限的思考,我要写一首关于它的诗来表达。开篇就说出了写下这首诗的原因,才引出下文对其的探索思考。

“冷暖年来只自知”自身的冷和暖只有自己的身体知道,外人无法体会。拟人化的手法,将泉水当作人来写,感官感受都有。化用了《传灯录》里的佛家用语“如鱼得水,冷暖自知”。

“流出西湖载歌舞”自己流出西湖非常高兴欢快,又是唱歌又是跳舞。也是拟人化的手法,为最后一句将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哲理做下铺垫。

“回头不似在山时”流出去本来是高兴欢快的,但与西湖一融合,却不如自己当时独自在山间那样清澈了,自己又有些后悔。

最后一句点明了本诗所要阐述的哲理,提醒人们不要一味只是凭借当时的快乐就去追求,有可能追求到了又会后悔的,提醒人们要“三思而后行”,诱惑面前多想想其利与弊,不要脑袋一拍,就去行动。

综观全诗,此诗通过诗人非常细腻的观察,抒发自己当时的情感,用笔写景行云流水很是唯美。结合景物的描绘和自己情感的抒发,富含深刻哲理,虽然严重被低估,但也是一首值得世人细细品读的佳作。

编辑:张圣平

摇摇晃晃,晃晃摇摇。品味云端,坠入生活。

1
查看完整版本: 严重被低估的一首宋诗,看似全篇写景行云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