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让孩子多读古诗?北京一位优秀班主任透露了这些好处
前不久,我在朋友圈看到了一个小视频。
视频的作者,是知乎母婴领域的优秀回答者,七优老师。
身为全国优秀班主任的七优老师,是北京的一位语文老师,同时她还是一个四岁孩子的母亲。
视频里,七优老师和儿子优酱相依而坐,对窗赏月。
只听七优老师对着月亮温柔地念:“小时不识月……”
优酱偎在她身畔,很自然地接出下一句:“呼作白玉盘”
这个场景非常打动我。
因为我曾接触过的一些家长,他们却认为孩子读诗是不必要的,也是没有意义的。
我问过他们同样一个问题:旅行的时候,遇到非常美的景色,你会怎么和没有去的人形容呢?
大多的回答是:“特别美”、“可美了”、“非常美,一定要去看看”......
类似这样简单直白的描述方式,很多人都有——面对这个世界,面对生活里的千般美好,万般情愫,我们的语言总是贫瘠又苍白。长此以往,我们对世界、对生活、对情感的感知能力以及描述能力会逐渐下降。
记得中央人民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大赛》第六期,评委*作为《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的出题嘉宾,说了这样一段话——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远方有多远不得而知,但是诗其实就近在眼前。它可能是我们登高望远的时候脱口而出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它也可能是月圆之夜大家共同吟诵的“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当然,它也可能是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无限感慨的那一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所以我们常说,诗句是天才创造的,但是诗意却可以属于每一个追求真善美的灵*。
诗以千推万磨的精练语言描绘人世间美好的景象、深挚的情感,正所谓“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多读诗,有这些好处:
自小阅读古诗文,能够让孩子感受语言之美、文字之美,丰富他们的语言、眼界以及内心,让他们看到这世界更多的美好,深层次、多角度地认知世界,提升孩子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增加他们对世界与生活的爱和好奇。
同时,古诗文独特的音韵美,对孩子未来的语感以及写作能力,也有潜移默化的助益。
自先秦至晚清,古诗文里,写满了历史
比如说,盛唐诗歌,多博大、壮阔,气势磅礴——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而文学史上所定义的盛唐时期,之所以能够成为诗歌发展的巅峰时期,涌现了以李白、杜甫、王维为代表的一大批风格鲜明、才华卓越的诗人,是因为盛唐时期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开放、社会自信,所以那一时期的诗人,多乐观而充满希望,言语间尽显豪迈潇洒,眼界和胸怀都相对很开阔。
到了晚唐时期,诗歌风格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昏。”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古诗文里不仅有大量的历史人物、历史故事,诗歌风格的发展变化,也是历史的一面镜子,印刻着时代的烙印。阅读古诗文,能够帮助孩子多层面地认识历史、了解历史。
同时,读诗,还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品格教育——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危难前的气节。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是困境中的乐观。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这是磨难后的豁达。
读诗,能够让孩子在了解一个又一个的历史故事、走进一位又一位作者的内心世界的过程中,明是非,知对错,逐渐建立正确的三观。
而若想实现阅读古诗文的真正意义,阅读的重点,不能放在记忆,而要放在理解。
这也正是所谓“大语文时代”对阅读的要求——不是仅仅会考试,而是会阅读,对文学作品,有独立的理解、鉴赏和审美能力。
当下的高考和课本改革,都在告诉我们一件事:古诗词正在成为语文拉分项。
在一份语文试卷里,古诗文的分数比例能占到30%,也就是说古诗词的分数,和作文的分数占比是一样的!(为我家孩子着急啊!)
这也就意味着,诗词学习再也不能随便“糊弄”过去,而是需要日积月累,认真下功夫去积累、认识、学懂诗词。
但是现在很多孩子都不喜欢古诗词,一读就犯困。哪怕就是会背了,时间久了也会忘记,而且对古诗词的意思是一知半解。
主要就是:一、古诗词的情境与孩子的生活相去甚远,孩子不容易理解;二、老师的课堂知识点讲解太过一板一眼、枯燥无味,孩子没了兴趣,背诵起来当然困难!
而且要提升孩子诗词能力,家长也千万不能放任孩子死记硬背,一定要想办法用更有趣、更生动的方式去演绎古诗词,让古诗词在孩子的脑中“活”起来。
讲到这里,我忽然记起在《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中,康震老师的“图画线索题”就很有意思。
林暗草惊风,将*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通过图解表达的方式,让我们对古诗词的记忆力和感悟力能更上一层楼,诗词在康震老师的笔下变得更接地气了。
寥寥几笔,一首《出塞》跃然纸上。那么我们对其它读诗词的记忆可否也这样效仿呢?
其实古诗词完全可以用更有趣、更生动的方式去演绎,今天给大家带来的《诗词大发现:古诗词创意图解》正是这样一套书。
拒绝死记硬背,由特级教师蒋*晶老师解锁诗词学习新方法,带你发现藏在诗词里的奇妙世界。
诗人最喜欢哪种颜色?
诗词里的月亮蕴含着哪些情意?
送别诗里为什么经常出现“柳”?
李白有一段时间写诗为什么总是写“愁”?……
这本与众不同的“诗词书”,通过创意图解的方式,讲述诗人的人生经历、诗词作品与历史文化故事、重要的诗词意象、民风民俗等,极具趣味性!
阅读本书,你不仅可以了解到李白的远游足迹、杜甫的人生悲喜、苏轼的志趣一生;
还可以了解到数字、花鸟、流水、建筑等重要意象在不同诗词中的变化。相比传统的背诵、注解,这本书更看重人的思考力、发现力。
特级教师蒋*晶,精心打造开拓孩子思维的趣味诗词课
市面上有很多给孩子的诗词读本,也有不少是名家编写的,但主要都是诗词加译文的形式,孩子读完依旧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这套书由蒋*晶老师编选,由权威的古诗词专家进行审定,更具可读性和权威性。
最重要的是蒋*晶作为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他与学生的联系更为密切,更能把握学生的学习特征、学习需求,直击家长和学生的痛点。
蒋*晶老师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把中国古典诗词全部打通,不再孤立地讲授单篇诗词,而是以儿童的视角来解读诗词。
例如有一章专门写了古代孩子是怎样玩的:
钓鱼:“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捉蟋蟀:“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剥莲蓬:“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干农活:“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
通过游戏引出很多诗词,让孩子能对古诗词进行理解性的记忆,还能学习一些古代的历史风俗、人文地理,拓展知识面。
文字+地图+时间坐标+图表+图画,极具趣味性
这套书的编排很新颖,能激发起孩子探索的兴趣,每一页都通过创意编排,吸引孩子的阅读兴趣。
书中大量使用地图、时间坐标、图表、图画清单等,用的文字少,但信息量大,而且更直观、清楚,在不知不觉中引发孩子的思考、探索,提升思考力、发现力,极具趣味性!
比如李白一章,作者绘制了李白远游图。
从这幅图,读者可以追寻李白的足迹,他游历了18个省市区,去过个州县,旅程达5万公里,游览过60多条河,还有20多个湖潭,登过80多座山,原来李白有这么“浪”!
让我们带孩子沿着李白的足迹走一走,看看蜀道有多难?
去*鹤楼感受下“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去庐山看看“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
大半个中国尽收眼底,难怪说李白是“最浪的诗人”!
多学科融合互动,拓宽孩子知识面,全面发展
这套书的诗词把每个诗人、每首诗的背后故事都有写清楚,包含了语文、地理、历史多学科互动,有利于拓宽孩子的知识面,全面提高孩子的综合能力。
从历史交替、地理变迁、文化民俗发展、名人古迹、相关传说故事等不同的侧面,综合勾勒出古诗词之美。
例如读了节气歌,知道了四时四季。
读了杜甫,了解唐朝的历史,才知道他为何一直愁苦。
读完苏东坡,感叹仕途虽困苦,但依然要乐观。
全书包含首诗词,包含全部新部编本语文教材必背古诗文
这套书出现了首经典诗词,涵盖了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里的首、《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以及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里的经典诗词,可以让孩子从小学读到中学。
范围甚广,孩子不仅能读诗词修身养性,也可以减轻孩子学业上的负担,轻松应对考试中的古诗词。
对诗词的背景、以及重点词语还有注释,让孩子轻松学习诗词。
一书多用,背诵工具+加入理解+深入研究
这本书里出现的诗,往往只有一个题目,或者只有一个句子。
你可以看着这个题目或句子回忆、背诵完整的诗。当你背不出时,你可以通过旁边的序号,在书的附录中迅速找到完整的诗及解释。所以,你可以把这套书当作背诵工具书。
彩色印刷,给人视觉冲击,吸引孩子的阅读兴趣。
图文结合,便于孩子更好的理解诗词中的意向。
纸质优质,环保不伤眼。
内容丰富,适合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让孩子一边看故事,一边背诗词,面对大语文考试游刃有余。
让孩子不再死记硬背,而通过学习古诗词了解古代的文学、文化、社会生活,并以此对比自己的生活、学习,提高文化素养。这也是当今大语文时代需要。
陪伴孩子阅读古诗文的过程,其实也是成年人自我的一次成长过程,何乐而不为?
这套书原价.9元,现在小店做活动,只要.9元。点击下方直接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