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承恩神魔小说《西游记》中,万寿山五庄观的镇元子是个了不起的大仙,他号称与世同君,地仙之祖,平生只拜“天地”二字,三清四帝是古交好友,三界六道,其他爱谁谁。镇元子一个袖里乾坤,轻松秒杀齐天大圣+天蓬元帅+卷帘大将+金蝉子+小白龙,也足见其神通之广大,修为之高深。一句话,镇元大仙地仙之祖实至名归,凭的是自身硬实力碾压。
都说强将手下无弱兵,万寿山五庄观看守大门的俩仙童清风明月表现就有点说不过去了,简直太弱了。清风岁,明月岁,都是修道千年的“全真”。可是呢,实际表现,却叫人跌眼镜,大失所望。孙悟空偷人参果,打倒果树,整个过程,这哥俩竟然全然不知,令人唏嘘。猴哥不过是耍了个调包计,雕虫小技而已,他们居然浑然不知,实在令人费解。
更为可笑的是,他们想要困住唐僧师徒的办法,竟然是锁大门。这种手段,跟普通的肉眼凡胎的凡人有什么区别?跟神仙完全不沾边的种种举措,实在叫人百思不得其解,匪夷所思。结果,猴哥俩瞌睡虫搞定清风明月,乘着大好月色,捧着肚子,哼着小曲,大摇大摆,扬长而去。
纵观整部《西游记》小说,孙悟空的定身法和瞌睡虫,针对的对象,基本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小妖小怪。清风明月哥俩,一个修仙年,一个年,竟然如此不堪。还全真呢,还镇元子大仙托付看守五庄观福地洞天的仙童呢!
反过来,同样是神仙大佬们的童子,平顶山莲花洞的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何等难缠,小雷音寺的假如来*眉大王又是何等的犀利!按理说,镇元子作为地仙之祖,也跟道祖太上老君、东来佛祖弥勒佛的身份与修为差不到哪里去,这身边的道童清风明月也太差劲了吧?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情呢?
长公子扶小苏认为,清风明月已经尽力是真的,他们也就那点本事,修为基本谈不上,长寿倒是真的。镇元子大仙安排他们留守五庄观,等待唐僧师徒的到来,也是有意为之。这个故事的背后,精彩非常,有更多不为人知的秘密,涉及到的,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神仙打架。
我们一起来做个具体分析——天地灵根的秘密与神仙大佬们的昔日恩怨情仇。
第一、天地灵根与蟠桃、人参果的终极秘密:瑶池王母与镇元子的爱恨纠葛。
在吴承恩《西游记》中,万寿山五庄观的人参果被称为是“天地灵根”。
混沌初分,鸿蒙始判,天地未开之际,产成这颗灵根。盖天下四大部洲,惟西牛贺洲五庄观出此,唤名草还丹,又名人参果。——《西游记》
看来,镇元子的人参果树确实是神仙界第一流的存在。看官,你以为这就是事实的全部吗?不尽然。其实,镇元子大仙也好面子,喜欢别人给他戴高帽。
实际上,遥远的洪荒时代,诸神林立,共有五个神奇的“天地灵根”,分别是:蟠桃、人参果、紫藤、苦竹和五针松。
(一)紫藤。
紫藤被玄门道祖太上老君捷足先登,摘到手,成了各种宝贝葫芦的祖宗和来源地,难怪他老人家是炼丹、制作宝贝的第一高手。《封神演义》中各种神仙大拿的法宝,很多都装在一个神奇的葫芦里,就是来源于此。金角大王银角大王手里的紫葫芦,就是这根紫藤上结的一个葫芦。紫藤还是道祖八卦炉中九转金丹的药引子,稀释珍贵,世所罕见,功效独特,供应玉帝开丹元大会,招待三界的四方来宾。
(二)苦竹。
苦竹为西方教教主接引道人所得,被他修炼成一根神奇的竹子——六根清净竹。六根清净竹犀利非常,在封神之战中,接引道人就是靠它钓走了很多中土的大罗金仙乃至准圣级别的神仙精英。取经人到达灵山灵凌云渡,接引佛就是用这根苦竹渡他们过去成就金身的。
(三)五针松。
五针松在洪荒世界中,被称作是一个无主物,实际上,则为传说中的神秘大佬菩提祖师所拥有。五针松有指引修真导向,速成不老仙功夫的神奇功效。成也萧何败萧何,孙悟空由此在短短数日之间就修成躲三灾的本领七十二变和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云,就是在“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门口的五针松下打坐速成的;猴哥被菩提祖师逐出师门,就是因为他哗众取宠,变做了这颗五针松的模样。这才是奥妙所在。
(四)蟠桃与人参果。
我们都知道,《西游记》中的王母娘娘,玉帝身边的女仙之首,前身就是瑶池金母,或称作瑶池王母,西王母。她的来历非常久远,比玉帝要早多了,甚至直逼上古正神女娲娘娘。而《西游记》中的地仙之祖镇元子大仙,很有可能,就是封神之战中的西昆仑散仙陆压道人。
在传说中的上古洪荒时代,神仙大佬的著名出身地昆仑山上,就有一片先天果园,后来被称作是蟠桃园。蟠桃园中有整整棵蟠桃树,在果园的中央地带,是一棵独苗——人参果树。.
跟其他灵根不同的是,蟠桃和人参果可以直接吃了就长生不老,与天齐寿。不用修炼,不用宝贝,就能跻身大罗金仙的行列。这一点真是太重要了,有了它们,就不用费劲巴脑地冒天下之大不韪,去吃唐僧肉了。
先来后到。陆压道人慧眼独具,先声夺人,趴在人参果树上大快朵颐,吃了睡睡了吃,把人参果据为自有。散仙嘛,逍遥惯了,一幅慵懒的样子。他以为他得了全天下最好的宝贝,可惜,后来的事实证明,他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西王母后发制人,她就占据了整个蟠桃园,由此瑶池王母就成了神人仙佛三界六道鼎鼎大名的“长生不老药”的鼻祖。
你道这就完了吗?故事才刚刚开始——清风明月是王母娘娘一手安插在镇元子身边的人。
第二、镇元子为人参果付出了巨大代价:清风明月就是王母送给他的“最好的礼物”。
由于蟠桃和人参果与众不同的神奇功效,可以直接延年益寿,不老长生,成就仙道,就成了炙手可热的宝贝。蟠桃和人参果是可以自然生成的,而且可以量产,这一点,就厉害了。瑶池金母和陆压道人就展开了一场争夺战。
瑶池金母入驻天宫,联手昊天,成为了三界主宰之一的女官之首,势力急剧膨胀,一时间风头无两。瑶池金母把整个蟠桃园挖到了天上,又打起了人参果的主意。
陆压道人很生气,所以他逢人就说:“不拜瑶池与昊天。”泄愤,不满。
实际上呢,他还是跟瑶池金母做了暗中的妥协,没办法,孤家寡人,势孤力单,人家王母风头正盛。办法是什么呢?他跟瑶池金母签署了一个协议,他可以永久拥有人参果树,但是,要给王母和昊天办一件事情,就是参与封神大战,帮助阐教剪除截教。事成之后,他还可以拥有个称号——地仙之祖。
所以你看,陆压道人千里迢迢、不辞劳苦地跑来中土,参与了封神大战,主动,积极,最后还把宝贝斩仙飞刀贡献出来,送给封神榜持有者姜子牙。
封神大战圆满结束,诸神归位,陆压道人摇头一变,成为了与世同君的地仙之祖镇元子大仙,等于是得到了玉帝和天庭的认可,成为其中带“祖”字辈的神仙大佬。
为安抚人心,更为掌控三界大局,天庭需要对地仙之祖这样的人物施加必要的手段,办法就是,王母娘娘温柔一刀,把她身边的两位童子,金童玉女,送给了镇元子。送人参果,送一套官封,顺带一对童子。这就是清风明月的来历。
人说乾隆皇帝送了大才子纪晓岚很多宫人彩女,纪大才子也很高兴,见天吃很多肉,听很多小曲,然后,没事写写《阅微草堂笔记》,优哉游哉。
镇元子也是如此境遇。怎么办呢?人家也是一片心意,照单全收,清风明月留下来,收为弟子。人参果也可以分一点点,长寿,一个岁,一个岁,都很了不起。
不过,想修仙,想真功夫,免谈,想都不要想。
第三、镇元子对清风明月的格外“关照”:修仙与神通,想都不要想。
青鸟每传王母信,紫鸾常寄老君书。——《西游记》
镇元子大仙开始在王母和三清之间撺掇起来。既然跟王母不对付,干脆,就找更高级别的三清大佬多聊聊天。多个朋友多条路嘛!太上老君何等人物?那可是西游世界中的顶级神仙大佬。
王母娘娘在瑶池开蟠桃会,啥啥都请,就是没镇元子的份,跟猴哥一样的待遇,你说气人不气人。还隔三岔五地收到王母的来信,问问人参果收成好不好,然后,还特别关心清风明月的身体健康。
镇元子连回信都不爱写的。心说:“你交给我的俩童子在我这里好着呐!吃喝穿戴样样不愁,但是,修仙的神通就别想太多了。”
如此,清风明月虽然也是五庄观里的仙童,“全真”,实际上,排位最末流,干的都是些伺候人的粗活,跟修仙不搭嘎。洒水扫地,劈柴煮饭,担水浇园。比姜子牙在元始天尊玉虚宫的待遇都要差不知道多少倍。
唐僧师徒取经团要来了,镇元子却去大罗天听元始天尊讲混元道果去了。这就奇哉怪也。
其一,摆谱。我镇元子大仙跟三清是好朋友,经常串门的那种,不是好惹的。给清风明月看,也是给王母看。
其二,挑衅。我带了五庄观46位仙童去听元始天尊说法,讲的是混元道果,课程很精彩,对修仙大有进益,就是不带清风明月。
也是,金庸武侠巨著《天龙八部》中,虚竹带灵鹫宫四大婢女进洞学习,效果自然比不上虚竹,不过,修为大增是肯定的吧。清风明月就没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了。
其三,欲加之罪。看看,你们也是王母身边人,怎么就这点本事?还害死了我的人参果树,罪过罪过。
清风明月不知就里,还说什么“我们是太乙玄门,结交什么和尚。”镇元子就说了——我结交的还就是金蝉子,这个西天如来的二弟子。纵横捭阖,大仙玩得是溜溜转。
结果正如镇元子所料,孙悟空偷吃人参果,推到果树,清风明月屡屡被耍,俩瞌睡虫搞定。等镇元子等人从大罗天掐着时间点赶回来的时候,46位随从的童子就说了这样一句话——
众仙道:“他两个想是因我们不在,拐了东西走了。”
而镇元子是什么反应呢?
大仙道:“岂有此理!修仙的人,敢有这般坏心的事!”——《西游记》
清风明月,在五庄观呆的时间足够长,一个是岁,一个是岁,居然还能被其他师兄弟直接怀疑,偷东西闪人。这也可见,大家从来都没有把这哥俩当自己人看待。
镇元子等的就是这句话——我不教他们修仙真本事是有原因的,清风明月动机不纯,是王母娘娘安插到我身边,来暗中监视我的。所以,他们的良心坏了。
我们来看人参果事件的最终结果。镇元子大仙联手孙悟空戏弄了清风明月一番,结交了三清元始天尊和西方极乐世界的南海观音菩萨,真可谓是一石二鸟,一举多得。镇元子为什么要跟孙悟空结拜兄弟呀?又为什么要给唐僧吃人参果呀?交好西天。说到底,看的还是如来佛祖的面子。西天取经,佛法东渡,灵山势力即将崛起,这个朋友值得交。
清风明月如此尴尬,又有什么办法呢?世事如棋局,他们就是王母和镇元子之间的两枚棋子,真是万般难由人。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