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亚婧张学孝本报记者刘小荣
6月2日至3日,庐山国际名茶名泉博览会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茶学专家、茶商、游客齐聚庐山,50多家企业参展,入场观众超过5万人次。
今年“五一”假期,庐山市接待游客71.7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11亿元。其中,庐山风景名胜区接待游客13.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9亿元,同比增长17.47%。
…………
可观的数据,是庐山持续深化管理体制改革的体现。年9月,庐山管理体制改革正式启动。肩负擦亮“庐山天下悠”品牌的重任,庐山如何走上一体化、集团化、专业化、市场化的发展道路,获得更广泛的影响力,成为一张响当当的“江西名片”?记者一探究竟。
心往一处想——市局合一,统一管理,形成发展合力
一山多治,多头管理,曾经是庐山的“心病”。“开展工作必须多方协调,‘辛苦’又‘心苦’。”这是改革前不少干部的心声。
年,庐山进行“撤县设市留局”改革,庐山市成为继井冈山市之后,全省第二个以景区命名的县级市。虽然行*区划问题得到解决,但由于庐山市与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分设分管,行*管理依然存在“两张皮”的现象,难以形成发展合力。如何推进机构改革,从源头破除体制障碍,是庐山推进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的首要问题。
经过调查研究、协调沟通,一套统一班子、机构、管理、财*的改革方案摆上桌面。
去年12月24日,庐山“市局合一”管理体制正式运行揭牌仪式举行,庐山市与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实现从领导班子、机构职能到人员调配统筹管理,集中研究重大事项决策,干部职工全部到位,全面实行景区、园区、乡镇、部门分块分级绩效核算机制,精简高效、融合统一的管理机制逐渐形成。
劲往一处使——做亮明珠,串起珍珠,推进融合发展
六月的庐山,笼罩在氤氲的雾气中。漫步山道,赏瀑布飞泻,闻幽谷蝉鸣,感受“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况味,令人心旷神怡;或在山脚寻一处农庄,做一日“五柳先生”,体会“悠然见南山”的闲情,也别有一番风趣。
“三叠泉、芦林湖、*洞书院……庐山景点数不胜数。索道缆车、旅游观光车方便快捷,在欣赏自然风光同时,又能邂逅‘人文之美’,果真不虚此行。”来自南昌的游客胡淑惠赞不绝口。
为最大限度发挥庐山资源优势,在一体化管理的基础上,庐山市(庐山管理局)重新规划全域旅游发展布局,整合旅游资源、国有资产、经营资源、服务体系,推进山上山下景区规划、建设、营销等系统化运营管理,构建*府主导、市场运营的经营机制和集中统一、标准规范的服务体制。同时,成立环山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完善环山旅游发展规划,对环山六大景区景点实行“一票制”,开通环山旅游公交,串点成线,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的观光游览服务。
5月1日,投资万元的智慧庐山项目试运行,“山上山下联动、全山一张网”的统筹管理模式逐渐形成,庐山在生态保护、交通服务、物业管理、综合执法等方面的管理效能得到显著提升。
迈开新步伐——激活优势,创建平台,让庐山“走出去”
年12月6日,在第20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庐山申遗成功。
随后,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等荣誉纷至沓来,世界名山大会、中国森林歌会等均在庐山召开……无一不证明,庐山是一座世界宝库。
“我们按照‘山上做明珠,山下串珍珠,再创庐山新辉煌’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山上大景区,山下大本营;品牌在山上,潜力在山下;以庐山为龙头,山城湖联动,打造世界级旅游名山、国家级旅游名市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基本定位,挖掘庐山人文圣山、世界景观、避暑胜地、牯岭小镇四大特质,激活名山、名湖、名人、名墅、名茶、名泉六大优势,进一步唱响‘庐山天下悠’品牌,争得庐山市应有地位。”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委书记、庐山市委书记李甫勇说。
为把庐山打造成“全省龙头、全国示范、世界知名”的国际旅游度假胜地,庐山市(庐山管理局)围绕“”阶段目标(年,实现庐山景区旅游年总人数突破1亿人次,旅游年总收入突破亿元,庐山景区旅游三年累计投资达亿元),着力实施“十大行动”(即统一思想、深化改革、规划引领、庐山上市、设施提升、服务优化、项目建设、品牌塑造、人才培育、管理提效),制订40项具体任务,全面实施改革创新战略,举办庐山国际爱情电影周、庐山国际名茶名泉博览会等特色品牌活动,丰富旅游文创产品,借助“庐山号”进京高铁、《我在庐山等你》主题歌曲等,突出“庐山天下悠”品牌形象,让庐山“走出去”,把游客“引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