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宁乡市乡镇地名一
TUhjnbcbe - 2023/4/8 20:46:00
白癜风的治疗与控制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nzhm/130903/4249431.html

宁乡市乡镇地名(一)

本文原载年出版《长沙地名掌故》第四章乡镇地名

玉潭镇宁乡战役抗日烈士纪念碑

巷子口镇兰花屋场

玉潭镇

玉潭镇为宁乡市市治,即原宁乡县城关镇,老城区今为街道建制,名为玉潭街道。玉潭镇位于宁乡县境东部,沩江下游北岸,东距长沙47公里,东与历经铺接壤,南与白马桥毗连,西、北紧偎城郊。历经铺、白马桥、城郊原曾为公社、乡建制,今均并入宁乡市城区,改为街道建制。

玉潭镇历史悠久,晋太康元年(),改新阳县为新康县,县治迁冷水铺(今白马桥街道五福村),置今玉潭镇为新康驿。历余年,至唐改名玉潭镇。清同治《宁乡县志》载:“在镇内藓花岩下,上流水于此回旋而去,历久成深潭,岸边绿树成荫,倒映入水,交相辉映,其水碧绿如玉,故名玉潭。”玉潭镇由此得名。“玉潭环秀”为古宁乡十景之一。明代廖森《玉潭环秀》诗云:

江水溶溶绕山麓,山前花县江之曲。

昨夜明蟾练未收,家家门前似横玉。

春雨乍歇玻璃澄,绿江倒浸珊瑚青。

江底未知何所有,龙光夜射斗牛星。

自宋太平兴国元年()扩大宁乡县城以来,县治均设于此。清时,以其地属城厢,改称城厢镇,沿用至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年始改名为城关镇。

玉潭镇镇地属丘陵区,西北倚飞凤山、墨斗山,沩江西南来,绕经南门口向东北流去,镇内有朝阳河、化龙溪等河坝三条纵贯南北,南郊有沙河北流,均汇入沩江,整个镇区地势向东南略倾而较平缓。因地为省城长沙西路之屏障,乃沟通湘中、湘西、湘北交通枢纽,战略地位颇为重要。自元代以来,兵家在此争夺20余次。

玉潭古镇的街巷格局,是东西南北四城门内4条正街,再派生出多条巷子构成。巷名各有含义。如牌楼巷因原来这里有一座清代所建贞节牌坊而得名。牌楼为陈姓祖上所建。花岗岩结构,宽约l2米,三门,高4米余,上匾书《忠节悌坊》。牌坊顶端有一方洞,据说置放有乾隆皇帝御赐的楠木盒,内装诰轴、旌表。火宫巷因巷口有一座火神庙而得名。

玉潭镇有宁乡县文庙、玉潭书院、香山寺、白鸡观、曾子庙、万寿宫、状元楼等古迹。

大屯营镇

大屯营镇位于宁乡市东南角南靳江河畔,距市区34公里,北临花明楼镇,东接道林镇,南邻湘潭县,西通韶山市。原属石家湾乡,后与三仙坳合并,称为大屯营乡。今为镇建制。

大屯营集镇原为湘乡通往省城长沙的必经之路,故而在此中途住宿的人员颇多,昔时设都司于此,俗呼“营里”,是官府屯集粮草,驻屯*队的好地方。清咸丰年间湘*统帅曾国藩的*队曾在此驻屯,故名“大屯营”。

大屯营境内石家湾,是清朝湘*将领周达武的家乡。石家湾并非指石姓居民聚居之意,而是周达武的住宅名,因屋外有高大的石砌围墙,故名“石家湾”,后演变为地名。周达武(—),字渭臣,号梦熊,咸丰四年()投入湘*,转战鄂、赣、皖等省,屡建战功,多次负伤。后调四川,在汉中等地与太平*陈得才部激战,得实授建昌镇总兵,加提督衔,旋实授贵州提督。后调任甘肃提督,成为左宗棠部下的得力干将。光绪二十年()加尚书衔,次年卒于任。周达武系明代吉王后裔,为避免清廷迫害,改姓周。其子周家纯,辛亥革命胜利后,复朱姓,取名剑凡。朱剑凡留学日本回国后,冲破阻力,兴办女学,将父周达武在长沙泰安里的园林私宅蜕园,辟一半为校舍,创办了湖南第一个女子学堂,即后来的周南女中。

族人为纪念周达武,在大屯营建起了戏台,每年端阳节都要唱大戏。充周达武幕多年,后保知州的宁乡诸生周振圭《端阳题大屯营戏台》联曰:

恰逢竞渡良辰,对眉月眼波,歌舞新声翻古调;

此是屯营占地,看金戈铁马,战争遗恨写当年。

大屯营石家湾是已故全国*协副主席欧阳钦的家乡。

道林镇

道林镇位于宁乡市境东南边缘,靳江中游两岸,距县城46公里。东与湘潭市雨湖区为邻,南与湘潭县云湖桥镇接壤,西与大屯营、花明楼两镇毗连,北界岳麓区莲花镇。道林镇*府驻地,清代时称道林市。据清同治《宁乡县志》载:道林为宋处士谢英故里。其时金人入侵,谢将应举。因秦桧与金媾和,杀岳忠武,谢遂闭户读书,屡征不就,后人称之为秀才。以英抱道,名道林,地遂以人名,又称秀士乡。区、乡、公社、镇等均以道林命名。

距集镇1公里处的麒麟山,山南有一石镜,长约数米,高1米,光可照人,昔为宋谢英读书处,风晨月夕,往往有咿晤声,故名“石柱书声”,为宁乡十景之一。石壁之上有大石,约2米见方,高7尺许,上有棋枰,相传为谢英弈棋处,当地称谢英台。此石台虽重达万斤,但以手推之即动,咸以为奇。谢英墓亦在麒麟山。清嘉庆道光间宁乡本土诗人彭开勋作《道林》诗赞曰:

处士家何在,遗踪访道林。

墓门春草遍,山馆白云深。

近市人烟凑,移居物色寻。

嚣尘原不碍,恰慰故园心。

道林近代名人以鲁涤平及其侄鲁实先最为有名。鲁涤平(—),字咏庵,别号旡烦,道林傅家湾人。鲁涤平的叔、伯祖父有数人曾在左宗棠部任提督的本乡周达武麾下做过中下级*官,在与太平*作战中立下战功。鲁涤平早年毕业于湖南兵目学堂。曾参加辛亥革命、护国及护法战争、北伐战争等役。历任湘*教练官、管带,团、旅、师、*长,国民革命*第二**长,湖南、江西和浙江省主席、国民*府*事参议院副院长等职。鲁实先(—1)号称国学大师。年秋初,由杨树达、陈子展教授推荐,被复旦大学(时该校驻重庆)校长吴南轩聘为教授。郭沫若对鲁也作了“当今国内罕有天才”的评价。当时鲁实先年仅29岁,人称“娃娃教授”。年起,长期任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暨国文研究所教授,时逾17载。著有《史记会注考证驳议》《殷历谱纠矫》《卜辞姓氏通释》《殷周金文汇纂》《说文正补》《文字析义》《甲骨文考释》等。

花明楼镇

花明楼镇位于宁乡市东南靳江上游,北与岳麓区雨敞坪镇接壤,西与东湖塘镇相邻,东南界道林镇和大屯营镇,西南通韶山市。花明楼集镇,是以前的区、乡、公社驻地,今为花明楼镇驻地。花明楼历史上并无楼,何以“花明楼”冠名,只因当地贤达借用了诗人的灵思与才气。唐代诗人王维云:“柳暗百花明,春深五凤城”。李商隐亦云:“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而宋代诗人陆游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诗句形容逆境变坦途的美好心态。有人说“昔有齐公,择此筑楼,课其二子攻读其中”,传说将其子攻读之楼命名为“花明楼”。这位齐公,究竟是因仰慕王维、李商隐的诗句,还是因崇尚陆游的诗句而命名,史无考证。

有考证的说法是:今宁乡四中的前身为原私立靳江中学,原为陶家产业地,清咸丰至光绪年间,振威将*陶云亭在此建宅屋,名花门楼。陶云亭(—),派名美珍,字纯儒,号云亭,同治元年()投奔左宗棠部,转战甘肃、*各省,积功保举花翎,总兵加提督衔,授振威将*。光绪年间,两江督标罗绶森回乡后在“花门楼”西边购地建宅。年,石家湾靳江学校校长杨剑雄等与多位乡贤商讨,购罗宅地及水田70亩建新校。私立靳江中学第一届董事长是民国元老周震鳞。年新式教学木楼落成,周震鳞将其命名为“花明楼”。因此“花门楼”改为“花明楼”是周震鳞的巧妙构思。年后,该地行*区划多次调整,先“二区”,再“三区”,又“麻山区”,年6月定为花明楼乡。

今花明楼境朱石桥靳江河畔大湖塘系“大夫堂”的谐音。“大夫堂”传为楚国上官大夫靳尚的庄园,今存用巨石垒成的高大围墙。靳江流域都是靳尚的封地,靳江河由此得名。史载,靳尚和怀王的宠妃郑袖,狼狈为奸,陷害忠臣屈原,由此得千古骂名。靳尚墓也在此地,清周在炽《过靳尚墓》詩云:

人去几千年,荒坟靳江边。

江边一杨柳,系吊屈原船。

清嘉庆岳麓书院山长袁名曜、太平天国名将朱衣点、清光绪间雕刻家周义、著名湘绣画师杨世焯、抗日名将齐学启都诞生于花明楼这块风水宝地。

但花明楼走出的伟人当数刘少奇。刘少奇故居位于花明楼镇炭子冲,始建于清嘉庆元年(),为土木结构的四合院农舍,前迎池塘,后依山峦,刘少奇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刘少奇(—),青少年时期在宁乡、长沙、保定、上海求学,参加了反帝爱国运动。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年赴苏俄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同年冬转为中国共产**员。年当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副委员长,参与领导了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大革命失败后,坚持在上海、天津、北平、东北等地开展革命活动。年出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和中央*委副主席,进入中央领导核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担任共和国领导职务。年11月12日蒙冤致死,时年71岁。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为他平反,恢复名誉。年,刘少奇故居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

东湖塘镇

东湖塘镇位于宁市县东南部,东邻花明楼镇及岳麓区雨敞坪镇,西接坝塘镇,北界夏铎铺镇,南通韶山和湘乡。昔因境内有一大塘,位于旧行*区划仁里团之东,叫东湖塘,故而地以塘名,往后的乡、公社、镇都以“东湖”冠名,后与西冲山、麻山等乡合并,以镇建制,仍冠名为东湖塘镇。

东湖塘镇出了不少名人,如陶汝鼐、*钺、周震鳞、周世钊等。

东湖塘镇西冲山陶家湾是陶汝鼐故里,其故居到清后期成为提督*少春的庄园,今不存。陶汝鼐(—),字仲调,号密庵,明崇祯举人,又两中会试副榜。选广东新会教谕。明亡,先后投南明福王、唐王*权,授翰林院待诏、五省监*等职。一度出家为僧,号忍头陀,又号鞠延。后参与抗清起事,曾系狱数年,获释还籍。工诗、文、书法,有“楚陶三绝”之誉。著有《广西涯乐府》《嚏古集》《寄松楼集》《褐玉堂集》《荣木堂集》等。民国诗人刘善泽《咏陶密庵先生》诗云:

晚途元亮苦吟生,梦里山川故国情。

直以优昙参骨相,耻教官爵玷铭旌。

立锥有地聊安道,托钵无心更乞名。

堪叹烂羊头几辈,出山争似在山清?

*钺故居位于东湖塘镇燕山村坳。老屋曾于20世纪40年代坍塌,*氏后裔于50年代仿老屋式样在原址重建。故居前为菜坪,后靠青山,环境十分幽雅。墓葬即在屋后山上,今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钺(—),又名幼蟾。年在上海参加同盟会。年2月*兴在广州策动新*起义,l2月*钺率*人黎瑞芬等抵达甘肃,暗中组织“大同会”,物色同志,发展革命力量。继武昌首义之后,l年10月22日,陕西宣告独立,*钺被选为**府都督。

周震鳞故居位于东湖塘镇许家坝村,大院前为水塘,后为青山。靠山的一面存有多处土砖围墙和杂屋,系故居原物。屋前池塘保存完好。周震鳞(—),l年中秀才。后考入武昌两湖书院,与*兴同窗5年,结为好友。年1l月4日,在长沙与*兴、刘揆一、宋教仁、陈天华等人创立“华兴会”。年加入同盟会,任同盟会湖南支部部长。1年参加辛亥革命,任湖南都督府筹饷局总办。年与程潜等人发起湖南和平自救运动,湖南和平起义后任中南**委员会顾问、湖南**委员会委员。

石子冲还有毛泽东第一师范的同学、已故的全国人大常委、湖南省副省长周世钊的旧居。

夏铎铺镇

夏铎铺镇位于宁乡市城东面,东邻望城区白箬铺镇和岳麓区雨敞坪镇,南与东湖塘镇及坝塘镇接壤,西与历经铺街道毗连,北界金洲镇。古时称大为夏,铃曰铎,古驿道十里一铺,二十里为大铺,此地距县城10公里设大铺,立有大铃为晓喻信号,故名夏铎铺。后区、乡、公社、镇都由此命名。集镇产六度庵茶,远近有名。

境南天马山,宛若天马翘望南天,对面傅家大山高耸入云,形势险峻,两山对峙,形成天然要隘——石仑关。相传三国蜀将关云长曾在关前战败*忠,今此关已变成水库,关隘沉入水底。

夏铎铺镇历史文化悠久,风景秀丽,境内留有香山庵、裕福塘等历史文化遗迹。化龙溪之北有凤凰山,又名飞凤山,山如凤凰两翼伸展,似飞凤朝阳,为宁乡十景之一。当年山下建有学宫,宫前有奎星阁,宫后有藏书楼,宫内有讲经堂和文庙,庙前有荷池。民间传说龙凤交配,地可飞去,故建文庙和奎星阁镇之。今为国家森林公园。园内分为香山冲、龙凤峡和嵇加山3个景区,有竹林云海、香山烟雨、棋盘巨石、宝塔神树、响鼓潭瀑布、烈马卧槽等50多个景点。清宁乡本土诗人彭开勋《飞凤山》诗云

到此钟灵地,形如鸑鷟然。

来仪身耸峙,振采翼蹁跹。

吉士兴多日,黉宫建有年。

化龙溪流泮,飞跃快争先。

彭开勋自注曰:“飞凤山,在县治东。突起如凤,左右如翼,学宫在焉。化龙溪,在学宫前,发源香炉峰。上至飞凤南,迤逦环绕,引入泮池。芹香藻碧,游鳞鼓鬣,俨有汲浪龙门之意。”

坝塘镇

坝塘镇位于宁乡市市区西南,年南田坪乡并入坝塘镇。合并后的坝塘镇东连夏铎铺和东湖塘,南界湘乡县,西接资福镇,北滨沩水,与回龙铺镇及大成桥镇隔江相望。坝塘小集镇历为区、乡、公社驻地。据同治六年《宁乡县志》载:“坝塘在县西南四十里,合数冲水汇为塘,灌注不竭。”坝塘地名由此而来。

坝塘兴关羽崇拜,镇内武圣庙香火旺盛,晚清秀才张颂昌题《武圣庙》联云:

丹心辅汉室江山,曰智曰勇曰仁,诚百世景仰王师,与先圣各开一局;

青史记当年事迹,谓蜀谓吴谓魏,向三国缅怀英杰,唯夫子独享千秋。

坝塘属丘陵区,东北有美女山。美女山地名的由来源自民间传说。以前山前有幢宋家大屋,住着一个姓宋的财主,雇的长工中有个给宋家放牛的,名叫谈长庚。谈长庚在山上放牛时遇到一个美丽的姑娘。姑娘喜欢上了长工,每天飘然而至。财主发现谈长庚天天清早出去,夜晚高高兴兴回来,便盘问起来。谈长庚把山里遇着美女的事情说了出来。宋财主欲横刀夺爱,竟不要谈长庚放牛了。第二天自己穿了一身破旧衣服,也赶着牛群进山去了。一直等到天黑,天上彩云飘飘,美女果真来了,财主心醉如酥。财主扯着美女的裙带,哀求道:“嫁给我吧,你会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美女说:“你明天到山南来接我吧。”第二天,财主来到山南,一直等到天黑,还不见美女的影子,就不知不觉睡着了。等他醒来,觉得身边好像有根裙带在飘,他喜出望外,睁眼细看,却被一条大蛇缠住了。财主吓得连喊救命,这时美女站在身边笑着说:“你不是要娶我吗?为什么一根裙带都怕啊?”财主吓得半死,回家后把满腔怒气全发泄在谈长庚身上,把他打得遍体鳞伤,直至死去。谈长庚死后,人们把他葬在宋家大屋的对面山上,这座山便名为美女山。

并入坝塘镇的南田坪乡是清末著名学者廖树蘅的故乡。

资福镇

资福镇位于宁乡市中部,东邻坝塘镇,西接灰汤和双凫铺,南通湘乡县金石镇,北连大成桥。年撤乡设镇改为资福镇。因月形山上建有资福寺,取“资宇福轩”之意而得名。

资福寺始建于清康熙年间。相传外地一位高僧走到一山窝溪畔之时,突然驻足而立,双眼直瞪窝内一小屋不语。小屋主人周氏兄弟,询问究竟。当听到僧人说这是个佛址,想在此传法造寺之时,兄弟便异口同声地表态,愿捐出自家的三间瓦屋和住宅基地。在周氏兄弟的带动下,周围逾百户人家自动捐田出资。不久佛寺建成,遂命名资福寺。民众出资造寺,寺僧为民求福,取其两意。地以寺名,所属地域以前叫资福公社、资福乡,后与檀木桥乡合并,名资福镇。

据传檀木桥是清代横跨乌江的一座木桥,全部由檀木架设,檀木比杉木价值昂贵得多,故乡间架桥常用杉木。古时只有皇宫贵族、士大夫家中尚有檀木做的床铺、桌椅、凳子,而此地却用檀木架桥,实为乡间的一大奇事、盛事,常引得四周的人来此观看。于是,地以桥名,有了“檀木桥”之乡名。

沩、乌两江穿境而过,环境优美,山清水秀。境内有年历史的陶器生产基地。七星村七星寨,建于宋朝,为当时闻名胆寒的绿林好汉聚集地,村落保持完整。清泉河村石鱼塘环境优美,如图如画。声灵山观音殿远近闻名。

灰汤镇

今灰汤镇为年由原灰汤镇、枫木桥乡和偕乐桥镇合并而成,位宁乡、韶山、湘乡三市县(市)交界地带,东南与湘乡接壤,西与流沙河镇、老粮仓镇毗邻,北与双凫铺镇及资福镇相连。原灰汤镇以集镇上有灰汤温泉而得名。镇内一条小溪与乌江交汇,在距交汇处50米的东侧,有口三四亩大小的鱼塘,塘边有一口澡盆大的水井,长年累月有一股茶杯般大小的热水直往外涌,流入小溪。由于地处江南,空气湿度大,此地一年四季热气蒸腾,如烟雾一般萦徊缭绕。数里之遥,可见此地白云浮蒸如烟,银雾腾空,朦胧一片。于是,有人将其灰濛的雾色与滚烫的汤水结合,命名为灰汤温泉,简称灰汤。

灰汤温泉是中国三大高温复合温泉之一,温泉泉眼出水温度高达98℃,泉水富含对人体有益的硫化氢﹑氡﹑铜﹑锌等29种微量元素,属高温碱性矿泉水。与国内同类温泉相比,具有水温高、水质佳、医疗价值大等特点,历来被誉为神水、圣泉、国汤。明朝廖森《汤泉沸玉》诗云:

地底刼灰火未灭,炮山爇石水应竭。

如何尚有灰汤泉,浪花滚滚频年热。

跳珠濡沫气烘烘,修褉有人来春风。

我亦欲寻沂水乐,山氓错比华清宫。

三国时著名*治家、蜀相蒋琬诞生在灰汤。蒋琬故宅位于灰汤镇紫竹林,相传蒋琬少年时曾在林中读书,今存“相公桥”“紫龙祠”故址。赤壁战后,刘备在长沙招贤,蒋琬随之入蜀,任县令。诸葛亮死后升为尚书令,主持朝*。清诗人彭开勋《蒋琬故宅》诗曰:

将*筹策日,丞相出师时。

早堕中营泪,俄搴大将旗。

三秋悲故宅,千载吊荒祠。

我辈空怀古,安危计付谁。

境内东骛山为旅游胜地,有烈马山,打卦石、八仙石、鹰咀石、鸭婆洞、高山寺、香炉峰等景观,有七福庵、六福庵、九福庵、东骛水库等景点。

并入灰汤镇的枫木桥乡是著名湘*将领刘典的家乡。故居位于十亩丘,宅前有双溪环抱。民国宁乡本土诗人汤匊中题刘典故居联,亦是一副地名联,联云:

何以涤尘襟,双溪水与双溪月;

自多行乐处,十亩山间十亩田。

刘典(—),字伯敬,一字克庵。曾就读于长沙岳麓书院和城南书院。太平天国战争爆发后,在家乡办团练,后应征加入左宗棠*幕,总司营务,不久即成为左宗棠手下的一员虎将,屡建战功,不断提升。同治五年(),左宗棠任陕甘总督,刘典率部追随左氏入陕,驻守潼关,任甘肃按察使。同治七年(),刘典再升为陕西巡抚。任职期间,召集流亡,减免杂派,开浚河渠,兴修水利,*绩卓著。刘典关心桑梓教育,倡建云山书院和宁沩驻长沙试馆。光绪元年(),奉命率部开赴左宗棠营,帮办陕甘*务,病逝于甘肃*营。赐谥为“果敏”。

流沙河镇

流沙河镇北与沙田乡、*材镇毗连,东与老粮仓镇相接,西界青山桥镇,南通湘乡。流沙河集镇因流沙河沿南部边缘流过,故名。流沙河又名楚江,因草冲河、定山河于境内汇入楚江,后沿江森林植被减少,沙随水下,河床淤浅,乡民遂称之为流沙河。楚江则因该流域屡屡出土商周青铜器,此处又是周朝楚国的故地而得名。另说,近代有学者研究以为,唐中叶宰相裴度南下,引发一桩公案,把楚江改名流沙河。流沙河集镇历为区、乡、公社、镇的驻地。

全镇属半丘陵区,西北地势较高,东南多小山。草冲山、罘恿峰屹立于北部边缘。罘恿峰又名猴子峰,峰顶的金凤禅院,始建于隋末唐初,是一座道、佛共存的寺院。草冲山山林为佛教圣地,其林山寺始建于南宋,民国后建林山学校。曾任曾任林山学校校长的国文教师喻士龙题《林山寺中栋联》云:

藏修依佛殿灵山,每逢暮鼓晨钟,闻鸡起舞;

游息步花桥河畔,雅效春风沂水,歌咏归来。

流沙河特产有千年花猪、千年砂锅、千年米酒。流沙河花猪宋代就有历史记载,其外形俊美、免疫力强、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有“国宝”之誉。千年砂锅,以流沙河镇响水山独特的釉土和附近的粘土按照一定比例烧制而成,比青铜器的历史还要久远,以砂锅为炊具煮出来的食物能确保原汁原味,且长期使用有延年益寿之效,该镇的响水村因此成了远近闻名的长寿村。千年米酒,以多种特殊的中草药配方与当地的大米酿制而成,气味芳香,味道甜美,有“醉人于无形”的美誉。

流沙河土坝是花鼓戏的摇篮。土坝戏班,对湖南花鼓戏的形成,贡献甚大。宁乡花鼓戏的演唱,最初是一旦一丑的“两个”戏(小旦、小丑,或称对子戏),后发展为“三小”,并以此为主要特点。各路花鼓戏经过近百年来的艺术交流,相互融合,形成了今天较完整的宁乡花鼓戏体系。

青山桥镇

青山桥镇位于宁乡市西南端,东临流沙河镇,西接龙田镇及娄底市娄星区,南界湘乡县壶天镇,北邻沙田乡。境内有石桥一座,横跨楚江,两岸青山耸立,故名青山桥,以后地以桥名,乡、公社都以此桥命名,但驻地在塔子石。今为镇建制,仍名青山桥镇。

青山桥始建于民国三年(),竣工于民国四年(),桥身用花岗岩石拼砌而成,桥长52米,桥高8米,桥面宽5.3米,全桥四大拱,拱跨度10.4米,拱高5.2米,宽5.2米。由当时士绅胡光灏、李琼楼等人倡建此桥,得到了许多有识之士的支持。经费来源有三,一是胡、李等姓族上的小公家出一部分,二是个人捐资,三是以工代捐。建桥的掌本师傅叫伍三元,人称“伍三石匠”,协助施工的有李正佳、李正吾、胡瑞生、胡瑞康等人。当时施工条件极差,无任何机械设备,全部是手工操作。动用一百多民工,炸石凿石用手锤,几吨重的石条用托扒滚木拖,从设计到施工,全靠土法。青山石拱桥的建筑水平当时堪称一流,设计独具匠心,拱石和砌在桥上游面墩上的分水尖角石,大小尺寸计算精确,精工细凿,丝毫无误,石雕蜈蚣,栩栩如生。

青山桥镇属半山地、半丘陵区。境内有芙蓉山、仙人迹、天岳山、尖高山等山峰。水源丰富,楚江上游流贯全境,有田坪、重团等水库。尤其是芙蓉山,以唐代诗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一诗而闻名天下,诗云: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芙蓉山位于青山桥镇田坪村境内,海拔米。山顶普济寺始建于明代,相传寺内有清庵祖师骑虎借火,济世救民。每年的农历六月十七日清庵祖师的生日这天,善男信女,从四面八方前来朝拜,人数最多的时候达到了近5万。芙蓉山,四周群山环抱,奇峰迭秀,风景幽雅,与4.2平方公里的田坪水库相映成辉。

龙田镇

龙田镇位于宁乡市最西端,西南与安化、涟源接壤,东邻沙田乡、青山桥镇,北抵巷子口镇。龙田集镇历为乡、公社、镇的驻地。相传明初在此处劈山造田一丘,形似龙头,左右各有一泉井,水清澈,似龙目,遂名龙田。

龙田地形地貌特殊,地貌以山地为主,耕地面积较少,是全省有名的药材之乡,天麻、百合、*姜、*精、玉竹等药材驰名省内外。西有与涟源县分界之瓦子寨,海拔米,是宁乡全县最高点;南面之古师仑、扇子排,北面之尖峰顶,东面之香炉山,环拱四周。

瓦子寨绵延于龙田西北,地处涟源、安化、宁乡交界处,也是雪峰山余脉进入宁乡境内的第一高峰。瓦子寨靠龙田一面的山麓有岚光坪、川门子、不晓冲等地名,据称这些地名均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有关。瓦子寨下面的邹子排是一条长长的峡谷,谷内悬崖陡峭,十分险峻。相传朱元璋进攻湖南时,来到岚光坪,见迎面的山崖挡住了邹子排的峡谷口,兵马无法前进,朱元璋就下令山民凿石打开一条道路。但山民们或藏匿深山,或外出逃命了。朱元璋只得命令兵勇们自己动手,打通了一条道路。可是顿时阴云密布,咫尺之内看不清对方,兵勇们始终走不出黑暗的山道。以后,山民们把朱元璋驻*扎寨的山叫作了“瓦子寨”;拦住官*不能前进的山崖称之为“拦官坪”,后雅化成“岚光坪”;被官兵凿开了的山道叫“川门子”;而那黑雾笼罩,使官*走不出去的长冲被叫作了“不晓冲”。

巷子口镇

巷子口,原名项氏口、巷市口。作为建制单位,曾为巷市乡、巷子口公社,今为巷子口镇。巷子口镇位于宁乡市西部边缘,西与安化县高明、东山两乡相望,东与*材镇交界,东南与沙田乡为邻,南与龙田镇接壤,北与沩山乡毗连。巷子口相传因屏山和壶山夹峙两边,如同一条巷道,且历为周围山民起集贸易之处,故称巷子口或巷市。

另说,巷子口地处两条山冲口上,原为项姓聚居之处,名项氏口。后项氏他迁,此处发展为一小街市,其称变为巷市口。巷市口又衍化为巷子口。民间传说则把项氏与项羽联系起来。项羽死后,大汉王朝建立,项羽的家族子孙顿作鸟兽散,他们唯恐被刘汉王朝追杀,只得各奔前程,亡命天涯。有项子夫妇,自知家族必遭劫难,当下收拾行囊急急南逃。夫妻二人从湖北到岳阳,再辗转来到宁乡西部穷乡僻壤,此地即名为项氏口。

巷子口全镇属山区,南有海拔米的扶王山,北有九折仑。扶王山顶有扶王庙,相传唐扶王真人修练于此,今庙基遗址、真人洗药池、炼丹石臼依然可见。扶王庙门联云:

此地本崇山峻岭;

因时降甘雨和风。

镇内地貌西、南、北三面高,中部平缓,略向东倾斜。沩水上游穿境而过,汇集多条支流,汇入青羊湖(今*材水库)。

千年古镇巷子口,素称为“状元故里”“理学源头”。经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在该镇新发现古民居7处,古石桥41处,古墓葬(群)13处,古驿道2处。镇上有条老街叫文昌街,传因南宋状元易祓尚书的故乡而得名。据说此地先后有六位先贤中过进士。所谓理学源头,是说南宋理学大师张栻及其父、抗金名相张浚长眠巷子口官山,其墓于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官山山麓今建有南轩文化园,南轩为张栻的号。

民国时巷子口又称释褐乡,这是因为出了宋代释褐状元而得名。释褐,原义为脱去布衣,换上官服,科举时代称新科进士为“释褐”。释褐头名就是释褐,这状元就是易祓。著名古迹识山楼即为南宋嘉定八年()易祓贬官返回故里巷子口时所筑,为易祓居住和读书之所。“识山”取苏东坡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之意。楼在沩山之南,因而可识沩山真面目。据易祓《识山楼记》记叙:

其下为读书堂,旁舍环列于其间,设花槛与楼相对。仆老矣,日游息于是。沩山在望,紫翠交错,若拱若揖,相为酬酢。山间以四时代谢,烟云变化,朝暮万状,不越指顾之顷,洞察秋毫之微,兹果山所特识者欤?系以诗曰:“山外如何便识山,白云出岫鸟知还。更看面目知端的,却在先生几格间。”

巷子口还有古桥之乡的美誉,现有古桥座。古桥以石桥为主,其似木桥,各具特色,其中状元桥最为壮观,其次毛公桥。毛公桥位于巷子口镇谷石村境内,跨沩水之上,建于清朝末年,全桥均用麻石建成,大小错落有致,圆拱桥加平梁桥混为一体,甚是少有,今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巷子口镇巷市村为湖南省历史文化名村,村内古民居兰花屋场是张栻后裔、著名医学家张毅的故居,今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1
查看完整版本: 宁乡市乡镇地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