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中华经典资源库44古诗词赏析李白望
TUhjnbcbe - 2022/3/2 16:19:00
北京扁平疣医院好 http://m.39.net/pf/a_8744649.html

对于壮美的庐山瀑布,古代很多诗人都极尽描摹礼赞之能事,但是却无人能够超越“诗仙”李白。那么,李白是如何描写瀑布的呢?且听专家讲解《望庐山瀑布》。

诵读专家:方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指导)

书写专家:洪厚甜(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讲解专家:郦波(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望庐山瀑布》讲解

专家

郦波(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赏析的是李白的名作《望庐山瀑布》。

其实《望庐山瀑布》原来是有两首诗的,当然这两首都是李白的,第一首是五言古体,我们今天这里选的要赏析的是第二首。庐山大家都知道,在今天江西省的九江市南面,历来就是文人墨客的最爱之一了,但自从李白吟咏庐山瀑布之后,似乎所有的诗都黯然失色了。

那么我们就来仔细看一看这首诗它到底好在哪儿?诗的题目有一个“望”字——《望庐山瀑布》,所以全诗也都围绕着“望”来展开。首先是远望、瞭望、遥望,这才能领略瀑布的全景。其次这个“望”它是刻意的,他不是瞥了一眼一言,他不是瞅了一下,他是专心的,他是主动的,他不是偶遇,也不是简单的邂逅,所以整首诗虽然短小,但其中有一些曲折微妙之处,显示了作者独具的匠心与精巧的构思。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第一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就是香炉峰,雾气笼罩之上,就像飘着烟的香炉一般。第一,香炉峰是为了更好的望瀑布,突出这个“望”字。第二,香炉峰雾气缭绕,一路走上去让人对瀑布产生无尽的遐想,还有第三,“生紫烟”中既透露出超然世外的心情,而且还显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观察感,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也就是把庐山的风景从整体上提升到一种大泼墨,大写意的境界中,这就为后面继续进行天马行空的想象奠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所以李白这首诗从一开始就是气度不凡、飘飘欲仙了,第一句的铺垫非常高妙。

第二句就没有必要继续高妙,总是高妙,后面就很难再翻出惊喜。所以第二句平淡无奇,一方面交待了西登香炉峰的结果,这是承上,另一方面又明确给出了瀑布的整体形态和第一印象,这是启下。承上启下。

第二句虽然平淡,但还有两个字需要斟酌一下:一是“川”字,由于山、川常常并称,所以读者很容易把这个挂前川理解为挂在前面山崖上,有的李白诗的版本就做“挂长川”,这样可能更容易理解诗境:瀑布从高崖上倾泻在下面的河道里,仿佛挂在长河之上,而这个长河又流经香炉峰下,在李白身下、面前,所以又可以叫“前川”。第二个是“挂”字,它既是实写瀑布的高度落差,也隐约包含着一种比喻,一般而言,只有帘子、帘幕才是挂的,但这个比喻实在太寻常、太小家子气,李白都不稀罕说出来,让你们看看这个天才的想象力,所以李白用这个“挂”字虚晃一枪,蓄势待发。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三四两句则是流传千古的名句,两句的气势非常之大,但细细读来,还是有波折,有递进的。

“飞流直下三千尺”,用了极度的夸张,但仍是实写,仍是把“挂”字写足。如何挂?是飞、是直。“飞”是飞腾舒展的形态,这是瀑布的上端,刚冲出悬崖的时候。而“直”既表示笔直的,也表示一览无余,这是瀑布的下端,即将落入河道的时候,所以“飞流直下”是一个完整的水流下落过程。

至于“三千尺”,固然用了夸张的手法,但说实话,夸张是最没有技术含量的艺术手法,尤其是这种数词夸张,如三百杯、三千尺、三千丈,那都是信手拈来,吹牛谁都会,而为何李白的夸张就那么夺人眼球呢?其实,真正好的夸张不在于吹出去多远,而在于吹出去多远之后都能拉得回来。也就是说夸张先让你不信,后让你信,这就造成了巨大的联想空间和情绪上的跌荡。“飞流直下三千尺”,这也很荒谬。但紧接着说:“疑是银河落九天”。天上的银河,无论怎么形容它的广阔辽远都不过分吧,所以这又在情理之中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华经典资源库44古诗词赏析李白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