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图书装帧设计ldquo恰当rdqu
TUhjnbcbe - 2021/8/30 1:48:00
寻常型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m.39.net/pf/a_4779979.html

图书装帧设计是指从书籍文稿到成书出版的整个设计过程,也是完成从书籍形式的平面化到立体化的过程。它包含艺术思维、构思创意和技术手法的系统设计,涉及对开本、装帧形式、封面、腰封、字体、插图、纸张材料、印刷、装订、工艺等各个环节的艺术设计。

如果说作者赋予了图书内在的灵*,那么装帧设计作为重要的二次创作,则直接决定图书以什么形式呈现在读者眼前以及呈现的效果如何。关于怎样做好图书装帧设计,一直是出版界频繁探讨的问题,编辑、设计师极尽巧思,好作品固然不少,但未达到预期的情况相信也不在少数。

做好图书装帧设计是一门复杂的学问,只有不断学习、总结和积累,方能掌握其中门道。同样,这也绝不仅是编辑和设计师的事,更需要出版各环节的共同创造。下面,小编为大家推荐的这篇文章,从图书印制的角度出发,对做好图书装帧设计提出了可行建议,希望能带来一些启发。

一本好的图书是集好的内容、恰当的设计、优良的制作于一体的。为什么说“恰当的设计”而不说“好的设计”呢?这是因为,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在实际加工制作中,“好的设计”往往受工艺流程和水平限制,达不到设计师想要的完美效果。很多图书设计师把书装当作艺术品来设计,极尽奇思妙想,工艺繁复,而到了印厂之后,往往不但难以实现,甚至各道工序之间是矛盾的,无法兼容。或者说,即便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实现,也是以延长加工周期和增加制作成本为代价的。

本人以多年从事印制工作的实际经验,浅谈几点在这方面的心得。

协调艺术与工业的矛盾

出版社出版部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协调印厂实现图书设计师的构想。与文学性内容相匹配,设计师的构想绝大多数极富艺术性。曾经接到一本书的印制任务,设计师把封面设计成一张包书皮,包到书上去。这个设计在印刷裁切方面没问题,但真要一张张包到书上,而且是成千上万地批量制作,就有相当的难度了。首先这道工序机器是完成不了的,完全要靠手工去做,不仅费人工,周期也会拖得很长。图书责编在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方面都承受不起。其次,每个工人包书皮的手法不同,松紧程度不同,无法达到设计师心目中的那种标准效果,反而会出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瑕疵。后来与设计师磋商,改换了思路,在封面图案设计上呈现出“包书皮”的效果,仍使用传统的三面刀裁切。虽然平实,但保证了出版质量和周期。这本书首印1.5万册,因为市场反响较好,很快加印,这时就凸显了印制周期短的优势,销售上没有断档。

充分沟通是圆满协作的前提

就整个出版社的工作流程而言,出版部处于最下游,相对比较被动,往往整本图书下厂付印前,才一睹庐山真面目,接触到具体的装帧要求。这时发现不当之处再做修改,往往会打乱图书上市和宣传销售的计划,让相关人等措手不及,平添了许多额外的补救工作。

经验丰富的责任编辑会在装帧设计草案出炉后,主动与出版部同事深入沟通,探讨实际的印制效果是否能精准地实现设计意图。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做法,值得推广。有位编辑曾给我看一本书的设计方案,封面上是一只大鸟(大雁),腰封上也有这只鸟的图案,只不过是它的下半身。裹上腰封后,封面上露出鸟的上半截身子,与腰封上鸟的下半身恰好拼合,成为完整的一只大鸟。这样的设计看似没问题,印刷工艺上要求也不高,只是要达到完美的效果颇有些难度。如果裹腰封时稍有偏差,鸟就不是一体的了。一只被“腰斩”的大鸟,肯定不是设计师希望看到的。当时我的建议是,去掉封面上鸟的图案,在加宽的腰封上印出整只鸟,把鸟的上半身用模切工艺切出来,最终的效果也能体现出设计师的巧思。责任编辑采纳了我的建议,与设计师协商修改,出书后皆大欢喜。

在失败中学习

图书的装帧形式和装帧用料讲究配合。配合好了,相得益彰,锦上添花。配合不好,就各行其是,两败俱伤。目前图书装帧材料市场新品频出,即使是从业二三十年的资深技术人员,以及供应商,一时也判断不出新型材料的特性及适用范畴,必须在实际使用中摸索总结经验,这个过程中难免会犯错,付出代价。我曾经手过一本精装书,设计上前后精壳面是分开的,不包含书脊。书脊部分是用特种纸印刷书名、作者名和出版社名称后,再包贴在前后环衬上。最后再粘前后精壳面。这个设计可以实现,只是工厂出样后,我们发现粘在书脊部分的特种纸在翻阅时会有褶皱,而且清晰地显现出书脊上书芯锁线的痕迹,很不美观。于是设计师修改设计,书脊纸不包贴前后衬,和书脊等宽,直接贴在书脊上,这样翻阅时不会再出现褶皱,然而还是不免显露出书芯锁线。最终图书按修改后的设计印毕出厂,但由于书脊是锁线后的裸脊,贴在书脊的特种纸粘贴不牢,产生翘边现象。我们不得不把已经入库的图书运回印厂返工,把书脊上的贴纸撕掉,重新设计腰封,以容纳原本应放在书脊上的文字。一番手忙脚乱过后,我们坐下来回头分析,确定最初的设计是没问题的,只是选择的特种纸比较硬挺,不适合这种设计,如果换成布料效果会比较好。应该说,所有新颖的设计、新颖的材料都会经过这么一个试验阶段,有成功就有失败,学费是少不了要付的。

多想想多试试

我们做过一本书,封面设计有一道烫金工艺,设计师选的是在黑色布面上烫偏浅的橘色。试样时,大家发现橘色烫上黑色布面后颜色变暗,完全达不到预期效果,但全书的整体设计已定,不好单独修改封面设计。我们的补救办法是烫两遍颜色,经试样基本能达到预期效果,但这又引出了一个新问题:两层颜色不好套准,笔画多的字就显得有点儿“糊”。只好麻烦印厂慢工出细活。如此一来,这本书的工期就延长了,烫印质量也无法得到强有力的保障。此事过后我们总结出了一条经验,就是在烫印环节中,烫金颜色和被烫印介质的颜色一定要注意搭配,如果被烫印介质的颜色较深,就不宜选择浅色明亮的烫金颜色。

日常工作中总会有突发状况。我们常常接到某些紧急任务,由于种种原因留给印制环节的时限非常短,必须保质保时完成,而像上文提到的那些可能要求修改设计的情况也不能完全避免,需要随时调整。我们通常的处理方式是,要求责任编辑与设计师事先沟通好,如果在打样前不能确认设计的实际效果,就多预备几个设计方案,同时试样,而不是采取一个不行再试一个的循序渐进方式,以节约时间,按期完成印制。

如何节约成本

图书市场已经进入薄利时代,在图书成本方面必须精打细算。成本的节约体现在各个方面,比如说版费。有的图书设计附有腰封和书签,不妨一气呵成,使用同一种纸印刷这两者和图书封面,这样封面、书签、腰封可以拼成一版印,节省版费。还有的书既有平装版又有精装版,如果精、平印数一致又同期出版,那么可以在设计上让平装版封面和精装版的护封使用同一种纸,拼成一版印刷,同样能达到节省版费的目的。还有的书中有插页,可以在设计时有意控制其数量,以便在印刷时减少用版数量,节省版费。比如32开的图书,2个、4个、8个、16个插页可以一版印下来,当插页数量大于一个印张时,多出的零插页也应按上述规律有意控制,否则就会增加版数,抬高印制成本。

有的书四色图比较多,但和内容没有什么关联性。这时就可以在设计排版上动脑筋,以一个印张为单位,使黑白文字集中在一面,四色图集中在另一面,采取“正四背一”的方式印刷,以节省印刷费。还有一些带插图的书,图的部分可以设计成专色,全书用双色机印刷,兼顾节约与美观。

END

作者

李卫东

作者单位

作家出版社

资料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执行编辑

郝迎春张昊越

审核

杨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图书装帧设计ldquo恰当r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