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游记之三
FreshLiteraryRadio
作者文珺
牯岭街见闻汽车在浓雾的包围中缓慢地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盘旋而上,我一边听导游讲故事一边看着窗外,起初还能看清楚远山的轮廓和近处的树木,越往山上走越是大雾弥漫,到了半山腰只能模模糊糊看见道路两旁的树木,远一点的所有景物全部被白茫茫的大雾笼罩着,无论你怎么努力看总是看不清。车子行使到一个豁口,从山的阴面转到了阳面,前方豁然开朗。放眼望去,浓雾次第后退,眼前的景物逐渐清晰起来。过了小天池,就看到云中山城牯岭街。导游说:“你们先下来到牯岭街街心公园看看,停留一刻钟,我带你们去登记住宿,然后带大家去五老峰和三叠泉。明天去锦绣谷……”一伙人下了车,急忙去街心公园观景,后来大多数人跟着导游去了。我不喜欢受团体游的约束,就一人随心所欲的自由行了。先是在牯岭街走了一圈,辨别一下东南西北。牯岭街是庐山景区的中心,是一座美丽、别致的公园式小山城,三面环山,一面峡谷,东为大月山,西有大林山,南为牯牛岭,北临剪刀峡豁口。顺着山势,中间有一段较高而平坦的也是最繁华的街道,东西两头呈缓慢的下坡式街道,饭店、商店鳞次栉比,有超市、邮局、银行、电影院、大会堂等;也有接待国际、国内游客的庐山大厦、云中宾馆、芦林饭店、招待所等等;还有许多古老的西式别墅、教堂……在街道最平坦处的一旁就是街心公园,这是去庐山旅游者的首到之地。站在街心公园,可以眺望九江古城、长江玉带,是休闲、消遣、娱乐的理想场所。时间尚早,公园里游客不多,有不少当地的中老年人在公园西侧跳广场舞,还有几处打太极拳的。靠近峡谷处的栏杆旁有一些零散游客在那里观景、拍照。我穿过公园中心来到靠近峡谷的栏杆处,朝着峡谷远方望去。哇塞!这峡谷远处尽是乳白色的雾幔,这一大片又一大片的雾幔从谷底一直缓缓攀升到山顶。太阳像没睡醒似的在朦朦胧胧的雾幔里包裹着,一忽儿太阳光穿过乳白色的雾幔,山谷一下子明朗起来;一忽儿太阳又被雾幔遮住,霎时山间的景物都像罩着一层飘忽不定的白纱,阳光也是忽隐忽现。那雾幔在不断地飘移、缓缓流动,忽儿从这个山头飘到那个山头,忽儿从山顶飘到谷底,一会儿又从谷底缓缓向山头移动,不断地变换着它那迷人的丰姿。时而如朵朵白云,时而像翩翩起舞的飘带,时而又如一层层薄薄的棉絮轻轻的罩住山里的一切。这不断变换的雾景简直是美不胜收!我在这美景中陶醉,赶快录制了几段小视频,抓拍了几张照片。看着努力冲出重重迷雾的太阳缓慢地爬上山顶,在空中越飘越远。心中甚喜,感慨这大自然的神奇和壮观。据说一年三百六十多天,庐山就有二百八十多天是看不到太阳的。我想趁着有阳光去欣赏更多的美景,于是迅速离开公园,沿着牯岭街往西一路走一路寻找住宿,大的酒店、宾馆早已客满。街道上的游客越来越多,在川流不息的人流中,我急匆匆地穿梭,在一个大宾馆的旁边找到一个家庭旅馆。这是一座紧靠公路的两层小楼,一楼门面出租给开洗衣房的,二楼住人。房东是个和善的老太太,个头约一米五六,已经八十多岁,身体却很硬朗。安排好住宿,一边喝水一边和房东聊天。交谈中得知她是赣州人,从小生活在农村,年轻时种地为生,连年收成不好,家里生活难以为继,婆婆给了她二十元路费让她上庐山随在此工作的丈夫生活。由于孩子多,一个人的工资要养活五六口人,仍然很困难。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她找到了工作,当过清洁工、装卸工……最后调到粮站工作至退休。她的老伴早已去世,四个儿子,两个住九江、一个在庐山、最小的儿子在上海工作,孩子们都有自己的小家庭。她一个人住两室一厅,几十年前的老式家具摆放的井井有条,现代化的家具只有燃气灶和热水器,燃气灶外面套着一个大纸盒,我好奇地问她为什么这样,她说为防油烟。看来她很能吃苦,生活非常节俭。我不解地问她:“您的儿子们都过的不错,您也该享清福了,为什么每天还要辛苦地在街上招游客来住宿?”她说:“自己手头宽裕了,就能给儿孙们多贴补些。他们在城里买了房,还要供孩子上学,都不容易啊!”唉!这就是我们中国大多数老人的一个缩影,为子女操劳一生!庐山也和其它避暑胜地一样,当地人的经济收入主要在五一至国庆期间的旅游旺季。过了国庆节,山上冷冷清清几乎没有游客,即使当地人也很少在山上住了。大多数年轻人都去外地打工或者做生意,常住的多是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这也是我国农村普遍的社会问题。
//作者
赵淑琴,笔名文珺,在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任教。热爱教育事业,喜欢阅读、写作、旅游。参编教材、教辅、专著若干;论文数十篇;散文、诗歌散见于《果林文苑》、《洛滨文学》、《鄜州文学》、《三江诗韵》等文学平台。编辑成成一江春水图片网络果林文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