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轻舟已过万重山出自李白的七绝压卷之作
TUhjnbcbe - 2024/12/18 17:41:00
白癜风会传染 https://m.39.net/pf/a_6860381.html

悠悠历史长河中,有一朵绚丽浪花盛绽,它,就是大唐;而大唐历史中,一位诗人璀璨如星,立于唐代诗人之巅峰,受人景仰,他,便是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著名浪漫主义诗人,后人称之为“诗仙”,魏颢曾描述李白面貌:“眸子炯然,哆如饿虎,或时束带,风流酝籍。”李白的洒脱飘逸,自外貌可见一斑。

李白一生作诗无数。我认为其律诗相较为逊;五绝一流,如《秋浦歌》,《玉阶怨》;而七绝,古体诗,乐府诗俱已抵至巅峰高度,如《望庐山瀑布》,《将进酒》,皆为佳作。

其中《早发白帝城》便不得不提,这首诗兼得七绝压卷之名,传吟千古,为人唱颂。为何《早发白帝城》能在李白众多佳作中脱颖而出?它奇在何处?妙在何处?

《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先看首句:“朝辞白帝彩云间”清晨,晓光初透,巍巍白帝城前,氤氲彩云之间,李白驾舟水上,挥手辞别。寥寥七个字,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可谓文字精炼。

再看次句:“千里江陵一日还”江陵是一处地方,在当今湖北,郦道元《三峡》有曰:“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白帝城与江陵遥遥相隔,李白朝发白帝,一日之内驶达江陵,可见舟速之疾;“千”和“一”两个数字成了极端对比,凸显了归心之急。

接下来的第三句:“两岸猿声啼不住”一江横流,青山两岸,清哀猿啼一声高过一声,回荡不绝。这啼不住的猿声,似乎是接迎李白的欢呼,也好像是李白自己内心嘶喊的映射,他流放逢赦,心中是不是也有止不住的千言万语?

最后一句:“轻舟已过万重山”伴随着不绝猿声,一叶轻舟迅若长风,横渡江水,李白独立舟头,蓦然回首,万重山影坐落身后。此时此刻,这“轻舟”何尝不是李白的心境,“万重山”又何尝不是李白所受的磨难?

纵观全诗,一气呵成,叙事抒情收放自如,细细品读之时,独属李白的狂放、飘逸之感扑面而来。实乃佳作,可若结合背景,这首诗的层次便臻至巅峰。

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隐居庐山,永王李璘率军路经江西时,派人说服李白下山,为其助力。这时的李白,已经五十六岁,成了永王幕僚。

可是不久之后,永王叛乱,兵败受捕,李白身为幕僚,难逃罪责,要流放至夜郎。好在途经白帝城之时,正值天下大赦,流放之罪受免,李白重归自由之身,百感交集下,作下这首绝世七绝——《早发白帝城》。

诗成一刻,他先前所受种种磨难不足一顾,遭捕以来的悲郁心情一扫而空,他又成了诗仙,飘逸豁达,他已忘了受俘之冤,流放之苦,他只知道,轻舟已过万重山。

回顾李白一生,大起大落,沉沉浮浮。他仗剑辞川,游览天下大好风光,本是世外之人;却又不失为官从政之心,几次作诗上书,只望受人提携,面见圣上。

终于,天宝元年,玄宗大设御宴,邀请李白入朝为官。李白得知消息后,大喜过望,作下“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等名句。他受任“翰林贡奉”一职,长久以来的梦想终于得以实现。

可他毕竟是诗仙,蔑视权贵,放浪形骸,又怎能长染世俗官场之气?最终,他被赐金放还。正是这次赐金放还,我们又重获了李白,那个自由无拘的诗仙李白,他继续作诗,为山河,为百姓,为自己。

有人说,李白毕生追求为官,欲求在朝野中大施手脚,整顿朝纲,不符“诗仙”名号。可是,正是这几分现实,才让李白变得可爱,不再触不可及。

这首《早发白帝城》是李白一生心境的写照,当他须发霜白,身形佝偻之际,回首往事,无数挫折落在身后。轻舟已过万重山。这种表现出的不为危折,洒脱不羁的精神,才是《早发白帝城》的精髓,才是它妙之所在。

1
查看完整版本: 轻舟已过万重山出自李白的七绝压卷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