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致敬刚刚去世的城南旧事导演吴贻弓,他
TUhjnbcbe - 2024/10/26 19:45:00
白癜风治疗要多少钱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zn_bjzkbdfyy/

中国第四代导演的代表人物吴贻弓先生,于年9月14日在上海去世,享年80岁

风叔在得到消息半小时后就决定写一篇纪念文字

但,吴贻弓和台湾以及台湾电影没关系呀,你会说

怎么没有呢——

吴贻弓导演的经典名作《城南旧事》,就是根据台湾著名作家林海音的自传改编的

《城南旧事》中那个让人难忘的小姑娘林英子,就是林海音自己

电影中,英子的父亲在北京去世,葬在台湾人在北京的墓地“台湾义地”

林海音的父亲林焕文先生是台湾苗栗人,去世后葬在北京

林海音则在北京读书和结婚,年带着丈夫夏承楹和母亲,以及弟弟妹妹回到台湾。直到年才重回阔别41年的北京城

早在年,林海音就在台湾光启社出版了《城南旧事》,但是两岸隔绝,直到年代初,吴贻弓导演才看到了复印的《城南旧事》,颇为感动,于是就有了年的电影《城南旧事》,后来,林海音对这部电影评价很高

另外,吴贻弓还是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创立者之一,大家还记得年第一届上影节的金爵大奖是哪部电影么?

是台湾导演王童的《无言的山丘》

但这部台湾电影获得上影节最高大奖,引来了非常大的争议,但吴贻弓力排众议,说:“如果连这点胸怀都没有,那还不如把国际直接拿掉,办个上海电影节就完了”,给予《无言的山丘》很大的肯定

凭借一卷寄到意大利的《城南旧事》录像带,国际巨星索菲娅·罗兰欣然前往上海参加首届上影节

第十届上影节,吴贻弓和侯孝贤导演联合颁奖

之所以想写这篇文字,和风叔的童年记忆分不开

风叔小时候在电影院里见到的最浪漫和诗意的场景,就是《巴山夜雨》的片尾了

先说说《巴山夜雨》的大概剧情:年代,著名诗人秋石被押上了船,沿长江送到武汉,他是被严加看管的“要犯”。在船上,他和从未见面的五岁女儿相遇,他的人格魅力和个人遭遇感动了押送的人,加上整艘船的好心人都在帮助他,到宜昌的时候,他背着女儿上了岸,“逃”向自由的广阔天地……

秋石背女儿娟子上岸的时候,童声歌曲响起来——“我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谁也不知道我的快乐和悲伤”

镜头是长江边的高山风光,阳光从阴霾的云层里射下来,象征了父女俩走向光明的彼岸。如果按照电影中他们在快到宜昌上岸推断,这里应该是三峡末尾西陵峡的风光

镜头一转,是山间上的平地,背后是蓝天白云,父亲背着女儿在天地间行走。小时候的风叔,还没有看过这样如同《音乐之声》开头的场景,被诗意美丽的镜头折服。而我真正第一次来到三峡之尾,已经是15年之后的事了

接下来的镜头更经典,娟子在山间发现了蒲公英,轻轻一吹,种子就飞向了天空

这可能是我最早的植物学启蒙课吧,很多年后生物课老师讲孢子植物传播的时候,我就接嘴说蒲公英,老师说,原来你们都知道

接下来的镜头,白色的蒲公英变成了彩色的,在空中飘荡,虽然这种染色特技在今天看来太小儿科,但当年对观众来说是非常神奇的

歌声还在继续,“爸爸妈妈,给我一把小伞,让我在广阔的天地间飘荡,飘荡……”,秋石走向娟子,恍惚中想起了惨死的妻子的模样,虽然是非常心酸痛苦的回忆,拍来却是借景思人的浪漫

扮演秋石的李志舆老师,是一位极优秀的电影演员,这场戏,他只用深情的眼神和嘴角的微微抽动,悲欣交加就从镜头中跃然而出

当然当然,《巴山夜雨》的两位导演中,吴永刚可是指导阮玲玉演出《神女》的殿堂级老导演,而吴贻弓也在片中,注入了自己的很多成长的元素,比如片中的长江,就是他小时候成长的地方

歌曲淡出,交响乐奏出恢弘的尾声,最后一个镜头是连绵的长江边的迷雾险峰,电影于是结束

当年看这部电影的时候,电影院哭成一团,而我是看完了还哭了一宿,原因是秋石和娟子走进大山中,怎么活下来?他们会不会沿着巴山走到我们蜀水来?我记得我爸当时安慰我说,只要家人在一起,就能活下来!过了很多年我才懂这个道理

《巴山夜雨》的这首片尾曲,叫《小伞儿带着我飞翔》,它是真正的诗人白桦写的词,白桦今年1月在上海与世长辞,享年89岁。这首歌的作曲是上影厂的作曲家高田,他也是这部电影的配乐,并获得了首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音乐奖

说到第一届金鸡奖,可以说是两部在全国造成轰动的电影平分秋色,一部是《巴山夜雨》,一部是《天云山传奇》,这两部电影旗鼓相当,评奖的时候难分胜负,最后最佳故事片干脆下了一个双黄蛋,两部电影并列(这个双黄蛋下得太好了)

但那届的最佳男主角却空缺,李志舆虽然入围,却没得奖

那届的最佳女主角却是张瑜凭借两部电影获得,分别是《庐山恋》和《巴山夜雨》,也创造了中国电影的历史

张瑜在《巴山夜雨》中扮演刘文英,她被秋石强大的人格魅力感召而蜕变

当年的配角奖,则是颁发给了《巴山夜雨》的集体男女配角,包括石灵、茅为蕙、卢青、欧阳儒秋、仲星火、林彬等,也创造了历史

已故表演艺术家仲星火横跨《天云山传奇》和《巴山夜雨》两部电影,表演可以说是“大神”级的了

虽然《巴山夜雨》的编剧叶楠拿到了金鸡奖最佳编剧,但最佳导演由《天云山传奇》的谢晋获得

谢晋和吴贻弓是中国第三代和第四代导演的杰出代表

可惜的是,作为中国第二代导演的翘楚,吴永刚导演在《巴山夜雨》轰动全国后不久,于年去世,不过他也不需要大奖证明,他本身就是一代丰碑

而和吴永刚导演合作过《巴山夜雨》后两年,吴贻弓就凭借《城南旧事》,获得了第三届金鸡奖的最佳导演奖

扮演奶妈宋妈的郑振瑶获得金鸡奖最佳女配角

这部电影还有在《巴山夜雨》就和吴贻弓有合作的上影厂女演员张闽,她是那种形象特别鲜明的女演员,当年也特别红,后来就出国了

当年《城南旧事》登上极难上封面的《大众电影》,就是张闽和沈洁

年,吴贻弓和郑振瑶、张闽,以及片中扮演妞妞的演员袁佳奕聚首

扮演英子的沈洁和扮演妞妞的袁佳奕

演英子的沈洁后来去日本留学,做电影相关的工作,后来回到上海从事影视制作行业

这是现在的沈洁和女儿,女儿活脱脱是一个小英子,连发型都一样

《城南旧事》里演英子妈的洪融,是李志舆的夫人,也是著名女演员李芸的母亲。演英子爸的是话剧和影视演员严翔,他是著名女演员严晓频的父亲

片中有那个戏份不多,但很重要的小偷一角,是由当年只有26岁的云南小伙张丰毅扮演的,他当时刚刚被分配到四川的峨眉电影制片厂

之所以有以上如此高清的《城南旧事》图片,是因为它前些年做了修复,而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巴山夜雨》,可能因为题材的原因,至今没有被修复,也是非常遗憾(风叔心心念念的片尾如果修复后,该有多美)

大家都知道《城南旧事》用了很经典的骊歌《送别》,但其实中间还用了一首著名的民国儿歌《麻雀与小孩》,出自音乐大师黎锦晖创作的中国第一部儿童歌舞剧《麻雀与小孩》

大家都知道黎锦晖是中国流行音乐的开山鼻祖,没想到他还写过很多传唱一时的儿歌

《麻雀与小孩》出现在英子上音乐课的时候

至于《送别》,是出现在电影中一场毕业典礼中,大家唱起《送别》为毕业生祝福

英子发现了刚刚拿到毕业证的师哥,把毕业证给不久前后院里遇见的小偷看

小偷于是露出了段小楼式的笑容

但当英子试图跑出去相认时,两人却离开了

另外,《送别》还作为主题音乐,出现在全片中,并在片尾升华了起来

导演连续两部电影,最后的场景都是大人带着小孩告别,两部最后镜头的前景都是山中的树叶,以及雾霭的背景,这,是巧合么?

《城南旧事》可以说是在年代,“复活”了一首在中国已经诞生并流行了近70年的“老歌”,并在电影后的近40年时间里传唱不衰,尤以童声合唱为甚

《送别》的原曲,是美国音乐家约翰·P·奥德威(John.P.Ordway)创作于年的《梦见家和母亲》(DreamingofHomeandMother),这首歌在美国南北战争的时候,因其伤感的怀乡色彩,在美国南北都很流行

到了年,日本的音乐家犬童球溪在新潟高等女子学校任教,他根据《梦见家和母亲》填了日文词,歌名叫《旅愁》,并入选了《中等教育歌唱集》,在日本传唱开来

年1月,中央歌舞团的独唱演员,著名歌唱家吴国松出过一盘磁带《微笑》,里面把这首《旅愁》日语直译成中文歌词演唱,当时一部电影在全国的放映周期长达一到两年(尤其要覆盖到偏远地区),此时《城南旧事》虽然已于年上映,但《送别》还不像现在一样能一夜全国大红,所以同旋律的《旅愁》算是平行宇宙未破圈

吴国松是我国翻唱和介绍日本歌曲的大家,在韩寒的《乘风破浪》里引发轩然大波的《男子汉宣言》就是他在中国首唱的

早期还有人把《旅愁》日语版歌词翻成这样

年,李叔同(弘一大师)到日本留学,年根据《旅愁》的曲调填了中文词,就是《送别》,但是这首歌因为未存原手稿,所以版本存在争议

坊间最早有裘梦痕、丰子恺合编的《中文名歌五十曲》中的《送别》,但和林海音在小说中回忆的《送别》有差异,电影更有意思,是把两个版本合二为一了,就是下面这个版本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其实丰子恺和林海音小说版本里,都没有“海之角”这一句,不知道是不是电影为了歌词的变化而改的

在电影中,很明显听到有人唱“一瓢浊酒”,也有人唱“一壶浊酒”,后来有人论证应该是“一瓢”

但在年,著名音乐人朴树为《厨子戏子痞子》唱的片尾曲,还是唱的“一壶浊酒”呢

但朴树这个版本唱的是“地之角”而不是“海之角”了

朴树太爱《送别》这首歌了,他曾经说过,要是这首歌是他写出来的,他就死而无憾(大意)

文艺女青年教母级人物陈绮贞也翻唱过一个版本,收在年的单曲专辑《快乐的夏天》中,歌词有了极大变化。甚至有人说最后四句是李叔同没被发现的原词末尾,但仔细看应该不会是大师的手笔吧

陈老师版本的词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觚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美丽的 燕子啊 哭泣泥娃娃

蜻蜓飞过夹竹桃 神仙不见了

小斑马 蔷薇花 牧羊的原野

群鸟翱翔的天际 岁月静流逝

韶光逝 留无计 今日却分袂

骊歌一曲送别离 相顾却依依

聚虽好 别虽悲 世事堪玩味

来日后会相予期 去去莫迟疑

《送别》的翻唱实在太多太多了,圭臬级摇滚乐队唐朝的改编无疑是最特别的,他们在年的《演义》专辑中,也有一首《送别》,开头是正经的童声合唱,然后是唐朝自己的创作,后面接的是《送别》原曲,但没有按规矩唱,而是用“天之涯,地之角”的曲子唱“长亭外,古道边”的词

当然,还是要说,是《城南旧事》让《送别》重生,让它接续了时间断掉的链条,成为一首在中国传唱百年的最美骊歌

吴贻弓成名后转作上海电影的管理工作,很多行政事务,所以他总的导演作品不太多,不过就早期看,他很喜欢在电影中注入儿童的视野,也很擅用儿童歌曲作为电影插曲

他在拍摄《巴山夜雨》前,还拍过一个35分钟的儿童短片叫《我们的小花猫》(和张郁强合导),借由儿童的视角,表现遭受磨难的老教授与孙子的关系。虽然是短片,但也拍得相当诗意

《我们的小花猫》的片尾主题曲,在童声演唱后,加入了成人男声的演唱,仿佛是爷孙俩通过唱歌在对话,这种对唱组合形式在中国的儿童歌曲里也是相当少见的

在大海的海浪和歌曲中,这部充满诗意的短片就结束了

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吴贻弓先生一路走好!

文/落山风

1
查看完整版本: 致敬刚刚去世的城南旧事导演吴贻弓,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