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追踪|郭凯敏:下次到上海我一定去看他
去年8月,谢则林老先生在晚报夜光杯发表了文章《再唤郭凯敏》,只为了将一笔年收到的70元稿酬,交还给郭凯敏。这份诚挚、这份诚信,辗转地通过新民APP《郭凯敏,你在哪里?80岁老人在找你》的文章(点击此处查看),转到了郭凯敏手中。年的除夕夜,郭凯敏在夜光杯上回信给谢老先生,他为这份难能可贵的“诚“打动,他说要把这微不足道的70元稿酬作为一个诚信文化基金的发起,他说“有时间到上海我来拜访您”。不过拍摄连轴转,郭凯敏一直没能到上海,见上这个陌生的“老朋友”。
图说:谢则林老先生在夜光杯发表的《再唤郭凯敏》
上个周末,晚报记者在横店遇到郭凯敏,“周末横店忙完,周一就要去山东临沂,继续拍《苦菜花》。”郭凯敏有些“抱歉”自己一直没有时间兑现对老先生的承诺,他认真地说,“麻烦给他带个好,下次到上海,我一定要去看谢老。”
来不及回到上海,便给谢则林转达了郭凯敏的问候。老先生在电话里激动地说:“我一直在等他呢。不过既然已经等了那么多年,不在乎多等一下,总会见到的。”对于再相逢,谢则林说,首先要把一直小心保存的《家庭教育》杂志和70元稿费,当面交还给郭凯敏,“这么多年,一次次搬迁,很多东西都不在了,但这两样,一直跟着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是我的,一分不取。”老先生认真地琢磨了下,说他还要跟郭凯敏好好说说“文化基金”的事儿,“他的回信我反复地看了,很感动。诚信文化基金的点子特别好,得好好商量一下。”(新民晚报首席记者孙佳音)
图说:郭凯敏给晚报读者的题词
人物专访|郭凯敏:对艺术,我很执着
孙佳音、徐易飞摄制
周五的夜晚,剧组和游客,交织出一个灯火辉煌的横店。人来人往的咖啡厅一角,郭凯敏穿一件普通的条纹T恤,搭配更普通的蓝色休闲长裤,并不太起眼。
大多数咖啡厅的顾客,都是十几二十岁的年轻人。他们并不了解,这个如今在电视剧里熟脸的爸爸、岳父、爷爷,三十八年前是红透半边天的中国第一小生;他们也不了解,《庐山恋》寄托着整整一代人的爱情旗帜与情怀,是中国电影史上一个永远的传奇。
图说:郭凯敏在《虎妈猫爸》中资料图
《庐山恋》,没有续集
“上映第二天,我想买张票自己看一下,看看观众的具体反应,哪里好哪里不好,下一部戏好改进自己的表演。没想到骑车到电影院门口,已经排上队了。”四十年过去,《庐山恋》仍是郭凯敏最为重要和代表的作品,没有之一。但他说,那年的一夜成名,是完全意料之外的。“年,这个本子放在那儿,很新鲜,很新奇,但是一开始真没人碰它。我们拍的时候,也没觉得它能火。”
图说:《庐山恋》海报资料图
因为不是厂里的重点项目,也没有人特别看好,自然不可能有预算给华侨周筠置装,“刚上映那会儿,大家没有讨论吻戏,也还来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