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王安石登飞来峰意境深远,苏轼向他致敬
TUhjnbcbe - 2024/10/1 16:59:00
北京专治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宋仁宗皇佑二年(公元年),有一个江西人在浙江当官,任满回乡的途中路过杭州,写下了一首以“登高”为主题的七言诗。

在这首诗中,这位29岁的官员踌躇满志、万丈豪情。用诗歌讲述了一个人生哲学,并体现出青年人奋发向上的精神。

三十四年后,宋神宗元丰七年(公元年),有一个四川人,也跑到江西去,也写了一首以“登高”为主题的诗歌。

这首诗用一个中年人的智慧,同样讲述了一段人生哲学。既像是在对前者的致敬,又像是在发表自己的感悟,意味深长。

这两个人,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诗人。他们曾经是政敌,老来相逢一笑泯恩仇。前者叫王安石,后者叫苏轼。

一、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登飞来峰》——北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北宋景祐四年(公元年),也就是苏轼出生的那一年,16岁的王安石,跟着他的父亲进了京城,并结识了他后来的好友曾巩。

曾巩把王安石的文章,推荐给了自己的老师欧阳修,欧阳修对王安石的文章大加赞赏。大概又过了五年,王安石考中了进士,于庆历二年(公元年)被调到淮南当节度判官。

王安石任满以后进京述职,欧阳修和当时很多文人都很看好他,准备推荐他留京任职。可是没有想到,王安石却以家中有母亲要奉养,拒绝了。

在这种情况下,皇帝又把王安石调到浙江鄞县去当地方官,就是七品的知县。一晃又是四年过去,王安石任期满,返乡途中路过杭州,写了一首诗,就是前文提到的《登飞来峰》。

我们看这首诗时会发现,那时才29岁的王安石,其实是野心勃勃的。他在地方上当官,政声颇好。京城中又有欧阳修等人做“后台”,他感觉到自己的前途是一片光明。

于是他借着这首七言诗,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的看法。他说,想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就要去奋斗。只有站到最高的地方去,才不会被浮云遮挡住视野。

因为这首诗,后来就一直有人攻击王安石虚伪。他们说,你既然这么想当官,这么想往上面爬,当初为什么要拒绝欧阳修好意呢?

用这样的方式来理解这首诗,显然是出现了偏差。不惧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里的“高处”,也不见得就是指官阶的高低。

毕竟读书读到一个境界后,智识变得高明了,也等于到达了“最高层”。有了高明的见解,同样可以无惧低端知识中的“浮云”。

王安石这首诗写得非常浅,其中的道理也不深奥。我们从诗的第二句“闻说”二字就可以看得出来,他既没有登上“飞来山”,又没有攀上“千寻塔”。

他只是在借题发挥,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哲学的一种看法。换句话说,王安石只想告诉读者:一个人无论是当官、做学问还是干别的事,总会遇到很多让你困惑的事。

可是,只要你一直努力向上攀登,直到你到达一定的高度之后,那些困惑自然就会被解开。

二、苏轼的《题西林壁》

《题西林壁》——北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这首诗写于元丰七年(公元年),当时宋神宗皇帝,第四次想要起复苏轼,可是一直遭到“新党”的反对。于是宋神宗只得动用特权,将苏轼从黄州迁到汝州,担任团练副使。

苏轼来到江西庐山时,他还不太愿意写诗。因为李白、张九龄这些人,都曾经写过庐山,而且写得非常好。面对这些前辈的名篇,苏轼显得有些“胆怯”。

但是,一路上见到的景物、人和事,让苏轼心情愈发开怀。后来,他先写了几首诗练笔,等游览到西林寺时,终于写出了著名的《题西林壁》。

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写于29岁时,而苏轼的《题西林壁》则是他47岁时的作品。当时的苏轼,已经算得上是一个老年人了。

苏轼把自己在庐山见到的奇景,与自己四十几年来的人生感悟相结合,写出了这一首诗。他的诗和王安石的诗相比,表面上看起来都是在讲人生哲理,不过在深度上却大不相同。

苏轼写诗,是认真观察过的,并且亲自用脚丈量过庐山才写的。而王安石从来没有登上过“千寻塔”,他只是在“借题发挥”。

因此,有的人一门心思地跑去研究杭州的“飞来峰”到底在哪里?“千寻塔”又在哪里?这就纯属是在搞笑了。因为这种研究,和王安石诗的本身意境无关联了。

王安石的诗中包含的道理很浅,看起来很像是唐朝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翻版。不过他着重强调了“浮云”,这证明了他在这29年的生涯中,还是遇到了不少困惑。

王安石的仕路,在那之前一直都是很顺利的,因此让他困惑的,不应该是有些人说的那种“小人”或者“奸党”,而是他对人生道路的选择。

苏轼的《题西林壁》中包含了相对深奥的哲学,也许还和王安石有一定的关联。“乌台诗案”的时候,朝中当权派都想苏轼死,但是王安石却站出来为他说情。

后来,苏轼和王安石两人之间的恩怨,也因此而化解了。经过了这种打击,再加上年龄的增长,苏轼对于人和事的看法,自然也就发生了变化。

有些东西,他从前觉得非黑即白,后来觉得并非如此。比如说,最初的时候,苏轼对王安石新法的看法,就是想“一竿子打死”。

刚开始苏轼是坚决不要命也要抵制的,甚至他还曾经两次上书给皇帝,严厉地批评王安石新法,并且还写了很多诗去讽刺王安石。

可是,后来苏轼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在“元佑党人”上台打击新党的时候,苏轼又站出来反对。他认为新政自有其好处,不能够“一竿子打死”。

那么,苏轼的思想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转变呢?这就是因为他学会了像看庐山一样,站在不同的位置,或者跳出原来的地方,再去看问题。

古往今来,古诗词对国人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在古代,文人们从小就饱读诗书,因为他们知道,这些知识会让他们受益一生。

在诗词中,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更能够从中找寻到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找到自己人生的标杆。

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学好诗歌,能让你的孩子成为一个敦厚,有涵养,充满文化气息的人。所谓“腹中有书气自华”嘛!

很多父母让孩子学古诗,就是觉得古典文化里有太多的营养,能锻炼孩子的理解力、想象力等等。

读诗词既可以无形中培养一个人的气质;

同时也能增加一个人的学识和见识

如今新教改的内容变动,也足以说明这一点。

高考各科题目阅读量都比以前增加了5%~8%

语文题目难度也在悄悄上升。

特别是古诗词的分量,增加51%

人人都在感叹,本来就不好背诵的古诗词

现在又增加了比例,以后古诗词学不好,会严重的为成绩拖后腿。

除此之外,对古诗词的考察,也不仅仅局限于诗词本身

还会继续延续到诗词的背景,诗人的生平等等的延伸知识

更加重视诗词整体的考察。

课本中的知识想要满足孩子的是完全不够的

而且课本中的诗词介绍比较无聊,孩子看不进去,有些地方也理解不了。

在这里向广大孩子、家长和热爱古诗词的朋友们推荐这套《中国诗词大会》,这套书可以对孩子进行古诗启蒙,高年级的孩子可以通过这本书对古诗的理解,来搞定语文题!

并且《中国诗词大会》正式与现行中小学通用《语文》课本接轨;教育部官方网站倾情推荐!

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共青团中央联合主办

融合了一百多位名师的翻译和考题预测。

高考各科题目阅读量都比以前增加了5%~8%,语文题目难度也在悄悄上升。

这套书籍总结了考试所有常考的古诗文,并且标注了常考点以及常考题型。

书中详细梳理了大赛选手的答题,更精心润色了评委点评,将节目中的知识浅显、系统地凝结在书中,供喜爱节目、喜爱诗词的读者翻阅、梳理。此外,书中还添加了与每场主题相关的画作和同主题诗词拓展,可见古人留下的瑰宝,节目中展现的只是万分之一呢!

除了文化上的干货、硬货以外,董卿、王立群、康震、蒙曼、郦波为书籍精心撰写的推荐语,众多节目打造者的良苦用心都收录书中,与读者分享诚意之作的诞生。

现在全套《中国诗词大会》8册只需99元,平均一本不到15元。

作为《中国诗词大会》同名读物,它让孩子不用再愁语文的诗词考试,家长也可以跟着提升提升内在修养。并且这本书的稿酬会捐给中国公益事业。读书的同时还做了公益,非常有意义。

通过读书增加自己和孩子的内在美,在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滋养心灵。

有时候帮助孩子赢在起跑线的不一定是学区房,或许是一本精彩的好书!

如果你需要,点击下方即可购买。

1
查看完整版本: 王安石登飞来峰意境深远,苏轼向他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