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苏轼不愧为豪放派诗人,在病中写下一首诗,
TUhjnbcbe - 2024/9/30 20:50:00

诗词有约,一号诗巷欢迎各位的到来。

苏轼,大宋朝的全才,我国诗坛与词坛的模范人物。说句实在话,每当提及苏轼的名字,都会有一种敬意从心底油然而生。

而人们之所以喜欢苏轼、崇拜苏轼,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从他笔下体现出的那种疏放豁达、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读苏轼的作品,就是感悟生活,就是开拓心境。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一首《定风波》,以自然平易的语言,写出了至美至高的意蕴,曾让无数人为之拍案,为之倾心。

诗词看不停,有诗的日子才叫美好;诗巷在本期要跟大家分享的,是来自苏轼的一首与众不同的七言律诗。此诗为苏轼在病中所写,它的笔调轻快明朗,充分彰显了苏轼的豁达性情。

病中游祖塔院

宋·苏轼

紫李黄瓜村路香,乌纱白葛道衣凉。

闭门野寺松阴转,欹枕风轩客梦长。

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

道人不惜阶前水,借与匏樽自在尝。

祖塔院:全名祖塔法云院,又名虎跑寺,位于杭州南山山麓。之所以它后来又名“虎跑寺”,是因为院内有虎跑泉。

这首诗写于熙宁六年,当时苏轼在杭州任职,经常会去祖塔院览景娱心,据说也曾多次为其题诗。不过这首《病中游祖塔院》却是其中最出彩、最有名的一首。

诗的首联先描写了作者去祖塔院途中的所见所闻:紫李黄瓜村路香,乌纱白葛道衣凉;在村路上随处可见紫李黄瓜,空气中弥漫着瓜果的清香,作者穿着白葛衣带着乌纱帽,感觉全身心格外凉爽。

这是一个热闹欢快的场景,完全看不出“病”的痕迹。从风格来说,首联非常合乎苏轼一贯的写作格调与他本身的性情;那么从布局来说,这显然以“顺序”的方式而写。

从首联中,我们也能真切地感受到来自作者身心的那种轻快感;而其中的场景与所体现出来的情感色彩,也无不让我们读者的心情随之变得明快。

接下来的颔联所勾勒的是作者到达祖塔院后的情景:闭门野寺松阴转,欹枕风轩客梦长;关上寺院的门,任松阴悄然而转,作者欹枕自卧,不知不觉便进入了梦乡。

从字面形式看,颔联仍然没有切到题目,但是从内容表达来看,诗于此处已经充分地将题目中的“祖塔院”点了出来。“野寺松阴”四个字不仅含蓄地点明地址、切住题目,还很自然地塑造了画面感。

与寺院有关的诗皆清净、幽致,苏轼的这首也一样。作者所选的物象、所表现的一举一动皆颇具“宁静淡泊”之意。

寂静的寺院、斑驳的松阴、闲适的诗人,这一画面没有多么艳丽的色彩,但其中的那番韵味却很轻易地将读者的心打开、慰平。

诗的内容一联一推进,在颈联中作者便将题目完整地点了出来: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其实生病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它可以让人暂时闲下来。能够治愈人的则不是草药,而是平和宁静的心境。

苏轼的作品常常会将深刻的人生哲理饱含其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如此,“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是如此,而这里的颈联也是如此。

“人生难得几回闲”“偷得浮生半日闲”,人的一生忙忙碌碌,闲下来的日子还真没有几天,所以“闲”于人生、于我们每个人而言就显得难能可贵了。苏轼当时虽然身在病中,但却因病得闲,这让他久受职务之繁的身心得以放松和修养,也让他充分体会到了“无官一身轻”的感受。

故而颈联是作者的切身体验,也是能够引起读者共鸣的至理名言;它体现着作者豁达的胸襟,也表达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道人不惜阶前水,借与匏樽自在尝”;得道的师傅丝毫不吝啬,让作者盛来泉水自在地品尝。尾联写僧人的举动,也无不充满哲理之意。

虎跑泉被人们视为一种非常宝贵的泉水,所以作者才特意用“不惜”二字去含蓄地进行说明。而“不惜”在说明泉水之贵的同时,又充分地说明了寺僧的虔诚与慷慨。

从作者喝泉水这一举动,我们除了可以看到他不拘小节的可爱形象,还可以进一步看到他那颗如泉水般清澈、淡泊的心灵。“心与泉水一样清”,此时的人与物之间有了相通的地方,诗句的韵味也自然变得愈发耐品。

此诗为作者病中所写,却全然没有“病人”之态,全然不见悲凄之意,反而于字里行间流露出轻快与明朗之感,读来不仅是一种享受,还让人深受启发,真不愧是出自豁达派的苏东坡之手。

松阴满地庭除静,一枕清风自在眠;各位看官,当读完苏轼的这首诗后,不知你有何特别的感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畅谈。

1
查看完整版本: 苏轼不愧为豪放派诗人,在病中写下一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