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它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境内。它东偎婺源、鄱阳湖,南靠滕王阁,西邻京九铁路大通脉,北枕滔滔长江。长约25千米,宽约10千米,主峰汉阳峰,海拔米。山体呈椭圆形,典型的地垒式断块山。
庐山庐山这个名字,它是这样来的:
最早关于庐山名称的文字记载出现在《尚书·禹贡》中:“岷山之阳,至于衡山。过九江,至于敷浅原。”其中,“敷浅原”就是庐山别名;此外,庐山还有南彰山、天子彰等别名。而最早以“庐山”之名被写进史书的则是司马迁的《史记》:“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
庐山而大部分人是从苏轼的这句诗“不识庐山真面目”中得知庐山的,这句诗来自《题西林壁》,全文是: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是苏轼被贬路上经过九江,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苏轼在这四句诗中,概括地描绘了庐山的形象的特征,同时又准确地指出看山不得要领的道理。鲜明的感性与明晰的理性交织一起,互为因果,诗的形象因此升华为理性王国里的典型,这就是人们为什么千百次地把后两句当作哲理的警句的原因。苏轼写诗,全无雕琢习气。诗人所追求的是用一种质朴无华、条畅流利的语言表现一种清新的、前人未曾道的意境;而这意境又是不时闪烁着哲理之光。这首诗就很好的体现了苏轼写诗的风格。
庐山庐山它一直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是世界文化遗产,所以大家可以在闲暇时刻去攀登一下庐山,感受一下,“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中所蕴含的真正道理。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