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苏轼最富哲理的一首诗,庐山亦因此诗更显绵
TUhjnbcbe - 2024/9/11 22:20:00

来源:

今日头条:画酒家(原今人还对落花风)

庐山,又称匡山或匡庐,传说殷周时期有匡氏兄弟气人结庐隐居于此,后成仙而去,其所居住之庐幻化为山,故而得名。

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紧临潘阳湖和长江,“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海拔米,山体面积平方公里,以雄、奇、险、秀闻名。大汉阳峰,五老峰,香炉峰等,在庐山群峰中最为高耸。

雄奇秀拔的庐山,“苍润高逸,秀出南山”,历来被文人雅士们视为人间仙境、世外桃源。千百年来,到庐山来游离的文人墨客总是络绎不绝。庐山的美,启发了不少文人,从而屡屡留下千古佳作。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也在此地留下了一首极富哲理的诗《题西林壁》。

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山西麓。题:书写,题写。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

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庐山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环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从远处和近处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又不相同。后两句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原来是因为“身在此山中”。

全诗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文化常识ll诗词l

l国学

欢迎

1
查看完整版本: 苏轼最富哲理的一首诗,庐山亦因此诗更显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