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什么是孤雁入群格什么是孤雁出群格
TUhjnbcbe - 2024/9/8 17:27:00

本文讲的是跟诗押韵有关的知识,首先解答某网友的一个疑问,然后应诗友的要求,写一下我对“孤雁出群格”和“孤雁入群格”的独特看法。

我曾发文介绍过诗的押韵有关知识,得到广泛共鸣。我在文中谈到押韵的五条忌讳,其中第二条是:“不能叠韵。即同一个字不能在一首诗中作两次韵脚,如“悠悠水东流,望川万古愁。今日登高望,碧空白云流”,此诗用了两个“流”作韵脚,这就是叠韵,乃作诗之大忌。”

有网友在文后留言对此提出疑问,并拿苏轼这首《观潮》来反驳我的观点: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他的意思是这首诗韵脚有两个“潮”,属于叠韵,所以我说“叠韵乃诗之大忌”不对。

其实这牵涉到“孤例不足为凭”的问题,因为我讲的是一种普遍规律,个例是推不翻普通规律的,诗和数学完全不一样。如果诗都这么写,岂不可笑?

苏轼的这首诗不仅叠韵,还有重句:“庐山烟雨浙江潮”,这更是诗之大忌,一般的诗是不允许这样写的。

其实此诗重句是苏轼故意为之,是表达哲理的需要。苏轼用此特殊表达手法来说明一个道理:见面不如闻名。此诗意思是“没见到之前,觉得庐山烟雨浙江潮很了不起,朝思暮想”,但“等见到之后,觉得庐山烟雨浙江潮也不过如此而已”。很有哲理性。

这种诗少之又少,正常的诗绝不能这样写,不能因为有这么一首诗存在就推翻“叠韵”之不当。同样的道理,不能因为某格律诗平仄不合规(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失粘),就否认平仄对格律诗的重要性。

下面再谈谈格律诗的“孤雁出群格”和“孤雁入群格”。

我下面的观点比较具有独创性,可能跟别处讲得不大一样,因为这是我自己深入思考的结果,是有道理的。

我讲押韵知识时曾经讲过,格律诗的首句可以用“邻韵”,当然邻韵主要针对平水韵,因为新韵对韵进行了合并,除了“十二齐”和“十三支”外不存在邻韵。

格律诗首句用邻韵非常普遍,比如苏轼这首《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首句韵脚“峰”属于“上平二冬”,而其他韵脚“同”、“中”均属于“上平一东”,所以这首诗就是典型的首句用邻韵的格律诗。

格律诗首句用邻韵,有人称之为“孤雁入群格”,有人称之为“孤雁出群格”。

一部分人称首句用邻韵为“孤雁出群格”,因为只有首句用韵不同,好似孤雁离群而去。相对应的,如果只有尾句用邻韵,则称之为“孤雁入群格”。

另一部分人则称首句用邻韵的为“孤雁入群格”,因为只有首句用韵不同,好似孤雁飞入雁群。相对应的,这部分人称只有尾句用邻韵的为“孤雁出群格”。

是不是有点混乱?其实只是首、末句的名字倒过来而已。

这两种说法似乎都有道理,但到底哪种说法对呢?

其实这两种说法都不对,“孤雁出群格”和“孤雁入群格”其实是一个意思,都是指首句用邻韵。

为什么?

我说过多次,格律诗首句可以用邻韵,但从来没有说过格律诗中间句或末句也可以用邻韵,格律诗末句是不允许用邻韵的,否则就不能称之为格律诗。原因如下:

一是格律诗首句可用邻韵是因为首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对首句要求相对比较宽松;二是格律诗首句用邻韵的例子比比皆是,除了上面这首还有王安石的《元日》、李白的《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林逋的《山园小梅》、卢梅坡的《雪梅》等等,但尾句用邻韵的例子少之又少,几乎没有;三是若末句也可以用邻韵,那是不是中间句也可以用邻韵?那样的话邻韵就通用了,分韵的意义何在?

综上所述,格律诗首句用邻韵是允许的,我们可以称之为“孤雁出(入)群格”,但中间句或末句不允许用邻韵,否则就是出韵。当然也存在末句或中间句用邻韵的个例,不足为据。

“行,成于思,毁于随。”我们不能人云亦云,也不能全盘否定传统文化,而是依据自己的思考力和判断力,去批判性的接受,去不断继承和发展。

朋友们,针对本文观点,有何高见?

1
查看完整版本: 什么是孤雁入群格什么是孤雁出群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