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唐代大诗人在宛洛古道节点城市汝州留下的优
TUhjnbcbe - 2024/6/8 2:12:00

汝州,自古以来就是郡州治所,汝文化的发祥地,明代成直隶州,是河南“八府一州”中唯一长达多年不变的直隶州,管辖汝阳、宝丰、郏县、鲁山以及平顶山市区大部分区域,更是汝河流域中心城市。“诗圣”杜甫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说的就是南阳到洛阳的宛洛古道,而汝州是宛洛古道的重要节点城市,也是必经之地。

中国汝州曲艺表演

行走在这条路上,汝州还有一些动人的诗句,散落在泛黄的历史书页间。

唐朝诗坛,一圣二仙。李白、杜甫、白居易是唐代三大诗人,他们在汝州都留有动人的诗句。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

《代悲白头翁》是汝州本土诗人刘希夷的代表作,通过对自然轮回交替的变化,领悟出年华的转瞬即逝,深藏着对生命短促的悼惜之情,将红颜少年与白头翁进行对比,给人强烈的青春感叹。他的诗歌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样,都在意境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让生命意识与诗情画意结合,为盛唐诗歌的玲珑美,奠定了基础。

刘希夷(约年-约年),唐朝诗人。名庭芝,字延之(一作庭芝),汝州(今河南省汝州市)人。唐高宗上元二年进士,善弹琵琶。其诗以歌行见长,多写闺情,辞意柔婉华丽,且多感伤情调。

《代悲白头翁》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名句,相传其舅宋之问欲据为己有,希夷不允,之问竟遣人用土囊将其压死。延之少有文华,落魄不拘常格,死时年未三十。原有集,已失传。《旧唐书》本传谓“善为从军闺情之诗,词调哀苦,为时所重。志行不修,为奸人所杀”。《大唐新语》卷8谓“后孙翌撰《正声集》,以希夷为集中之最”。刘希夷善为从军闺情诗,辞藻婉丽,然意旨悲苦,未为人重。后孙昱撰《正声集》,以希夷诗为集中之最,由是大为时所称赏。代表作有《从军行》《采桑》《春日行歌》《春女行》《捣衣篇》《代悲白头翁》《洛川怀古》等。其中《代悲白头翁》一诗写花开花落,时光掷人;“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由此发出“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之感慨。

“年年岁岁”“岁岁年年”的颠倒重复,不仅排沓回荡,音韵优美,更强调了时光流逝的无情事实和听天由命的无奈情绪,真实动情。“花相似”“人不同”的形象比喻,突出了花卉盛衰有时而人生青春不再的对比,耐人寻味,但也表明其诗一语成“诗谶”。

李白·《秋夜宿龙门香山寺奉寄王方城》

朝发汝海东,暮栖龙门中。

水寒夕波急,木落秋山空。

望极九霄迥,赏幽万壑通。

目皓沙上月,心清松下风。

玉斗横网户,银河耿花宫。

兴在趣方逸,欢馀情未终。

凤驾忆王子,虎溪怀远公。

桂枝坐萧瑟,棣华不复同。

流恨寄伊水,盈盈焉可穷。

“诗仙”李白的诗句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奇巧,充满浪漫主义,立意清晰。他与汝州结缘匪浅,这首诗就是最好的证明。

李白(年-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他生活在盛唐时期,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不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从形象塑造、素材摄取到体裁选择和各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无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他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就,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李白在26岁至35岁的10年间曾两次来到汝州。他20岁开始游历蜀中名胜,眼界逐渐开阔。26岁“仗剑去国,辞亲山川”,顺江东下,“南泛洞庭,北临汝海”。汝海者,即古时流经汝州的一段汝水,以水名地,代指汝州。唐代汝州辖七县:梁、郏城、鲁山、叶县、襄城、龙兴、临汝,州治在梁县(今汝州市)。梁县有一座龙兴阁,此阁高峻巍峨,雕梁画栋,古朴典雅,远近知名。登上此阁可以远眺伏牛群山,近观汝水碧波。李白偕从弟兴致盎然地游览龙兴阁,写下《夏日诸从弟登汝州龙兴阁序》。

游汝州之后,李白南返江夏,在安陆(今湖北安陆县)与致仕宰相许圉师的孙女结婚,寻求入仕之途。他给前荆州长史韩朝宗和安州裴长史写信,希望得到他们的引荐。开元二十三年(年)秋,李白从安陆出发,经襄阳、方城,第二次来到汝州。在汝州少事逗留,旋即奔赴洛阳。“朝发汝海东,暮临龙门中”,就是最好的证明。

杜甫·《送贾阁老出汝州》

西掖梧桐树,空留一院阴。

艰难归故里,去住损春心。

宫殿青门隔,云山紫逻深。

人生五马贵,莫受二毛侵。

唐乾元二年(公元年)九月,叛军史思明攻陷汝州,汝州刺史贾至逃往襄阳。贾至与大诗人杜甫相交甚厚,在他赴任汝州时,“诗圣”杜甫曾赠贾五言律诗一首:《送贾阁老出汝州》。

杜甫(年-年),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唐玄宗天宝五年(年),杜甫来到长安,第二年他参加了由唐玄宗下诏的应试,由于奸臣李林甫从中作梗,全体应试者无一人录取。从此进取无门,生活贫困。直到天宝十四年(年),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一职,负责看管兵甲仓库。同年,安史之乱爆发,此时杜甫正在奉先(今陕西蒲城)探家。第二年他把家属安顿在鄜州羌村(今陕西富县境),只身投奔在灵武(今甘肃省)即位的肃宗。途中被叛军所俘,押到沦陷后的长安,这期间他亲眼目睹了叛军杀戮洗劫的暴行和百姓的苦难。直到至德二年(年)四月,他才冒险逃到肃宗临时驻地凤翔(今陕西省凤翔县),授官左拾遗。不久因疏救房琯,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自此他对政治十分失望,抛弃官职,举家西行,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严武死后,他离开了成都,全家寄居夔州(今四川奉节县)。两年后,离夔州到江陵、衡阳一带辗转流离。唐代宗大历五年(年),诗人病死在湘江的一只小船中。他的诗留存至今的有1余首,有《杜少陵集》。

白居易·《和刘汝州酬侍中见寄长句因书集贤坊胜事戏而问之》

洛川汝海封畿接,履道集贤来往频。

一复时程虽不远,百馀步地更相亲。

朱门陪宴多投辖,青眼留欢任吐茵。

闻道郡斋还有酒,花前月下对何人。

闲适诗和讽喻诗是“诗神”白居易特别看重的两类诗作,二者都具有尚实、尚俗、务尽的特点,但在内容和情调上却很不相同。讽喻诗志在“兼济”,与社会政治紧相关联,多写得意激气烈;闲适诗则意在“独善”,“知足保和,吟玩性情”。白居易写下的三首与汝州有关的诗,就表现出淡泊平和、闲逸悠然的情调。

白居易(年-年),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后迁居下邓邽(今陕西渭南县)。早年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唐德宗贞元十六年(年)中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唐宪宗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年),宰相武元衡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杀死,白居易因上表急请严缉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后移忠州刺史。唐穆宗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曾积极兴修水利,筑堤防洪,泄引湖水,灌溉田亩千顷,成绩卓著。唐敬宗宝历元年(年)改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唐武宗会昌六年(年)卒,终年75岁。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白居易一生的伟大贡献,是他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他一生中写了大量的散文和诗歌,仅诗就有多首。他是中唐时期“新乐府”诗歌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认为,文学创作要为社会的政治教育服务,“补察时政,泄导人情”,使之成为改造社会、陶冶人的精神面貌的武器。他主张文学创作要反映社会现实生活,为社会各个阶层尤其是处于社会最下层的劳苦人民说话;他提倡继承《诗经》的风雅传统和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经验;他批评了自六朝以来诗歌创作中存在的形式主义,阐明了诗歌创作中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他的进步文学理论,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中国古典文学批评史和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自己的文学作品亦充分反映了他的文学创作理论。

白居易生性善良、正直,敢言直谏,有刚正不阿的操行,创作技巧具有独特的风格。他善于从现实生活中选取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加以艺术刻画,使作品的主题明确,针对性强,形象鲜明突出。他作品中的语言,通俗易懂,生动准确,普通老百姓读得通,听得懂。宋代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称赞说:“天下俚语被白乐天道尽”。因而他的作品得到广泛流传。至于他的名篇诗句,更是远传日本、朝鲜等国。
  

风穴书院寻觅古道诗句
1
查看完整版本: 唐代大诗人在宛洛古道节点城市汝州留下的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