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称去垄断化将助人均GDP增10倍
导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驻华代表处发布报告,认为去垄断化将助中国人均GDP增长10倍。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是否应该进行去垄断化改革?去垄断化改革应该首先从哪些行业入手?站在中国的角度,应该如何看待IMF的这个报告?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华代表处最新发布的一份题为《去垄断化--实现中国经济长期繁荣》的报告说,如果中国对国内市场进行去垄断化改革,从长期来看,中国的人均GDP将增长10倍。报告指出,在过去10年里,美国普通民众的生产率是我国普通民众的10倍,平均工资是我国普通民众的9倍。而垄断的存在是造成中美企业产生工作效益差异,进而造成工资水平出现差异的真正根源。报告认为,广泛存在于垄断部门的既得利益者,是限制中国生产率提高的主要阻力。在垄断行业中,既得利益群体不仅缺乏动力采用新技术,提升生产效率,反而成为新技术应用,提升经营水平的主要阻力。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华代表处最新发布的报告提出,如果中国对国内市场进行去垄断化改革,从长期来看,中国的人均GDP将增长10倍。什么叫去垄断化改革?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博士马光远来做分析。
马光远:去垄断化是这么多年我们一直在强调的,未来我们看到反垄断是中国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所谓的去垄断化也就是怎么样去打破垄断,让很多的资本能够进入。但这并不是指的所有领域,因为有些领域竞争已经很充分,比如说家电行业竞争非常充分,给我们带来非常大的实惠、家电的价格每年都在走低。
主持人:我们在接着来读这份报告,报告说垄断的存在是造成中美企业产生工作效益差异,进而造成工资水平出现差异的真正根源,这是不是表明如果我们能够成功的去垄断化改革,那么我们国家的人均收入就能够实现一个较大幅度的增长呢?
马光远:我们现在整个生产力也好,还是人均的收入也好,跟美国出现这种比较大的差异是多元的。影响我们生产力的因素是多元的,垄断只是其中之一。一些行业包括金融、电信、铁路等等,存在垄断比较严重的问题。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考虑市场化方面的因素、行*方面的因素。如果打破这些垄断,市场竞争充分,生产率提高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主持人:我们看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华代表处的这份报告当中特别强调了竞争的作用,提出应该允许国外资本进入中国来增加竞争的压力,并且说这是迫使既得利益集团提高竞争力的唯一出路,我们应该怎么来看待?
马光远:国外的一些机构对于中国改革提出建言,我们的态度是择其善之而从之,不要加以排斥,认为里面有阴谋论的因素。目前为止,中国的改革需要多方面的建言,包括国外的机构在中国改革过程中还是发挥了应该发挥的作用,到今天为止,我们对于他们建言的鉴别力比30年前提高了很多,所以不必担忧。
其次,打破垄断是多元的,在不影响国家经济安全的情况下,一些领域我们欢迎进入。但是目前实际上我们民间投资进入还是不够,所以现在我们上半年在搞民间投资实施的细则,实施细则的主要任务就是能够让民间投资能够进入,所以我看好未来民间投资在整个打破垄断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