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诗讲解
(一)暮(mù)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思考“铺”是么意思?为什么不说是“照”?】
半江瑟(sè)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字词解释: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残阳:快要落山的太阳。③瑟瑟:这里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可怜:可爱。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真珠:珍珠。
古诗大意:一道残阳渐沉江中,半江青绿半江艳红。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似珍珠圆润,新月如弓弯弯。
精彩赏析:这首诗描写了两幅图景: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景诗歌的前两句写夕阳照射中的江水。作者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作者通过对“露”“月”进行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用这样新颖巧妙的比喻来为大自然敷彩着色,描容绘形,把一幅绝妙的画卷展现在读者眼前。
(二)题西林壁[宋]苏轼(shì)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yuán)身在此山中。
字词解释:题西林壁:题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今江西庐山脚下。②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③侧:侧看,从侧面看,从山的一端--南端或北端看。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自古以来就是游览胜地。缘:因为。
古诗大意: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身处在庐山之中。
精彩赏析:《题西林壁)是游览庐山后的总结。开头两句,实写游山所见,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结尾两句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作者紧紧扣住游山谈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人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整首诗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三)雪梅
[宋]卢(lú)钺(yuè)
梅雪争春未肯降(xiáng)
骚(sāo)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xùn)雪三分白,雪却输(shū)梅一段香。
字词解释:1降:服输。骚人:诗人。阁笔:放下笔。
阁,同“搁”,放下。这里读gē。评章:评议。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逊:不及;比不上。
古诗大意: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这难坏了诗人,他难写评判文章。梅花输给雪花三分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精彩赏析:这首诗没有直接描写雪的洁白和梅花的清香,而是从侧面入手来表现它们的特点。诗歌的前两句运用拟人的手法,写了梅和雪为争春发生了“摩擦”,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装点了春光,而且谁也不肯相让。这种写法,实在是新颖别致,出人意料。诗歌的后两句巧妙地托出二者的长处与不足--梅不如雪白,雪没有梅香,回答了“骚人阁笔费评章”的原因,也道出了雪、梅争执的根据。
二、难点探究
1.《暮江吟》这首诗中,作者赞美哪些景物是“可怜”的?
“可怜”的意思是可爱。当作者看到弯弯的如弓一样的新月、珍珠一样的露珠时,他感到这一切都是可爱的。
2.《题西林壁》和《雪梅》这两首诗有什么相同之处?
这两首诗的相同之处就是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题西林壁》先描写了看到的庐山景色,然后阐述了道理: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雪梅》在末句点明了雪和梅的特点,告诉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已之短,才能不断进步。
三、主题感悟
主题:《暮江吟》一诗描写了在江边看到的景色:一半绿一半红的江水、像珍珠一样圆润的露珠、弯弯的新月,给人以安闲、舒适的感受。
《题西林壁》一诗描写了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看待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雪梅》一诗用拟人的手法表现了雪和梅的特点。作者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不断进步。
感悟:山水风景,如诗如画。观景吟诗,读诗悟理。看待问题,要全面,不能只站在自己的立场去处理问题;面对他人,既要看到他人的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短处,取长补短,才能有所长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