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烟雨浙江潮》,是苏轼人生中的最后一首诗。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
得到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这首充满禅意的诗,让我想起了蒋捷的《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都说苏轼是个典型的乐天派,在被皇上一贬再贬不待见时,依然还能左手东坡肘子、右手东坡肉,喝酒唱曲都不耽误。
仿佛世间一切的噪音,都不能对他形成干扰。
再看看他暮年题下的《庐山烟雨浙江潮》,心境的落差之大,让人不得不质疑,这还是不是当年的哥。
我们先来讲,这首诗的上半部分,“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庐山是古代文人雅士,心之所向的一方诗意圣地,波澜壮阔的钱塘大潮,亦是如此。
因此,对于那些怀揣梦想,也可以说是执念的人们,不能身临其境,是不会释然的。
年年月月,月月年年。一个个跨马牵驴、争先恐后的蜂拥而来。
接下来,后一句,苏轼又画风一转,说道:“得到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这里是说,不能到达目的地时,个个都在穷尽一生,竭尽全力的奔赴。
而待到达之后,你会发现,当初不惜一切代价,去追逐的风景,竟也不过如此。
苏轼这首意境高远的诗,应该说特别类似于佛家偈语。
参透了世道人心的苏轼,并没有由官入僧。
心中如若自在在,无处不是极乐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