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李白四次来南京都有什么经历李白的家世之谜
TUhjnbcbe - 2023/8/2 20:26:00

历史车轮推进到唐朝。在南京的历史上,隋唐并不是特别出彩的年代。由于隋文帝刻意压制南京的*治地位,毁坏六朝宫阙,因此,隋唐时期的南京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地方城市。

但南京山水形胜的自然风光和跌宕起伏的六朝旧事,却依然吸引着唐朝的大诗人来到南京。

以李白、杜甫、杜牧为首,几乎所有有名的唐代诗人都来过南京。李白尤其喜爱这座当时被称为“金陵”的城市。有史可考,李白生平至少四次来到南京,写下的诗篇有七十多首,其中有相当部分和酒有关。

李白至少来过南京四次

南京地方志专家陈济民告诉记者,唐开元十四年(),李白首次来到南京壮游,写下《长干行》、《金陵城西楼月下吟》、《金陵酒肆留别》等诗作;天宝七年(),李白第二次来到南京,一直住到天宝九年(),这一阶段,李白写下大量诗作,其中以《登金陵凤凰台》、《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为著名;天宝十三年()春天,李白和朋友魏颢又一次来到金陵,一直住到秋天才离开。

这一次,他留下《春日陪杨江宁及诸官宴北湖感古作》等诗作。“安史之乱”后,李白避居宣城,曾经以今高淳、溧水境内石臼湖、固城湖的风景作《丹阳湖诗》。

上元二年(),李白最后一次来到南京。此前,他曾上书朝廷《为宋中丞请都金陵表》,提到南京“高力士、李谪仙醉草吓蛮书,这些诗仙演绎的“酒掌故”千百年来为人传诵。

壮游金陵,李白的足迹遍布钟山、北湖、凤凰台、冶城、白鹭洲、劳劳亭、长干里等名胜古迹。每一次都必定携酒出行。南京人对他很好客,金陵城中到处都有李白喜欢的酒店。

在《玩月金陵城西孙楚酒楼……》一诗中,李白写道:“朝沽金陵酒,歌吹孙楚楼”,可见他极爱南京城西的孙楚酒楼。史料中曾如此描绘李白在南京喝酒的风姿:他着紫绮裘乌,举杯邀月,通宵达旦。他想起谪官居住在南京的昔日好友御史崔宗之,遂与友人乘船前往石头城拜访。在船上,一行人唱着船民的歌谣,“顾瞻笑傲,旁若无人”,开怀畅饮。

李白到南京后,因为天下闻名,来邀请他赴宴的人络绎不绝,李白也展示出了他非同一般的饮酒能力,往往一连喝上两天一夜,都顾不上休息。

在《金陵酒肆留别》中,李白生动描绘出唐代南京酒店的面貌,“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其大意为,春风吹拂柳絮满店飘酒香,吴姬(即酒店招待客人的侍女)捧出美酒请客人品尝。金陵的朋友们纷纷来相送,主客畅饮频频举杯共尽觞。请你们问问这东流的江水,离情别意与它比谁短谁长?

解我紫绮裘,且换金陵酒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是脍炙人口的名篇,略微可惜的是,这首诗中并没有一个“酒”字。不过,在另一首《金陵凤凰台置酒》中,李白却用酒来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

在《金陵江上遇蓬池隐者》中,李白甚至用身上的“紫绮裘”来换美酒,“解我紫绮裘,且换金陵酒。酒来笑复歌,兴酣乐事多”,他认为,且酒且歌,才是人生酣畅淋漓的乐事。李白还为这首诗写了一个小序:“时于落星石上,以紫绮裘换酒为欢”,提到了自己换酒的地点是“落星石”。后来,这个典故还被明清文人画入了金陵四十八景图“星岗落石”画面中。

至于李白最为著名的饮酒诗《将进酒》,虽然作于何时何地已经难以考证,但也有学者认为李白这首名篇,是他中年时来到南京,逸兴遄飞,纵饮金陵美酒后写成的。

在我国文坛上,李白无愧楚汉。”的记叙。在《与安州裴长史书》中自述:“白本家金陵,世为右姓,遭沮渠蒙逊难,奔流咸秦,因官寓家,少长江汉。”在《赠张相镐》一诗中也写道:“家本陇西人,先为汉边将,攻略盖天地,名飞青云上。苦战竟不侯,当年颇惆怅”。但就其文字,仍然语焉不详,这里也只提远祖,而讳言近代。总之,从李白的自述中,很难了解他的家世如何。

李白的从叔李阳冰,在《草堂集序》中对于李白的身世,是这样写的:“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暠九世孙。蝉联珪组,世为显著。中叶非罪,谪居条支,异姓与名。……神龙之始,逃归于蜀……”。

李白的叔父李阳冰倒是道出了李白是“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的问题。既然是“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那就应该是唐玄宗的族祖。据考证,唐玄宗在天宝元年下过诏书,准许李暠的子孙“隶入宗正寺,编入属籍”。就是说李暠的子孙可以登记上皇族的户口,这在当时可是十分荣耀的事。然而,据史载,李白一家并没有去登记。后来,李白进入翰林院,多次见到皇帝,也没有直接向皇上提起此事。即使在天宝十五年,永王败北,李白因之被系浔阳狱,曾被流放的晚年,处境极为困难,求人推荐的心情十分迫切,也没有向人提起过这一段家世。由此看来,不得不令人提出质疑,李白生前为什么不敢将自己的这一段身世写成文字,而要在他死后,由他的从叔李阳冰在《草堂集序》公之于世?

想必,其中定有隐情。

近代一些学者,根据李白的“家本陇西人,先为汉边将”等诗句进行分析,认为李白是“飞将*”李广的二十五代孙,属于西汉李陵、北周李贤、隋朝李穆这一支系的后裔,但是,李白生前无论是留于著作,还是与之交谈,都只承认远祖李广,而否认与李陵等人的关系。台湾一位学者,根据自己的分析,倒是提出一个推论。他认为李白是李广、李暠之后,李世民也就是李广、李暠之后,而且李白是李世民的曾侄孙,李白为什么在唐玄宗在天宝元年下诏书,准许李暠的子孙“隶入宗正寺,编入属籍”,也不愿意隶入皇室属籍。其原因是其先人曾因罪遭贬谪的事实,很有可能李白的先人犯的罪可能牵涉一场“宗室恩怨”,或者说就是“玄武门之变”,李白的曾祖父可能是李世民的哥哥或弟弟中的一个。

当然,这些推断都只是一家之言,还有待于进一步考证。

李白的好友范伦的儿子范传正,在《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中写道:“公名白,字太白,其先陇西成纪人。绝嗣之家,难求谱牒。公之孙女搜于箱箧中”,得公之亡子伯禽手疏十数行,纸坏字缺,不能详备,约而计之,凉武昭王九代孙也。隋末多难,一房被窜于碎叶,流离散落,隐性与名,故自国朝以来,漏于属籍。神龙初,潜还广汉,因侨于郡人。父客,以逋其邑,遂以客为名,高卧云林,不求禄仕。”

尽管有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但在李白的家世问题上,特别是对他父亲李客究竟因何“逃归于蜀”或“潜于广汉”?如果说是国破家亡,出奔异域,那么也早就应该返回原籍;假如是因触犯刑律,流放远方,时隔百余年,也用不着“潜还广汉”。总而言之,李白的祖先无论是因为国破家亡,还是触犯了刑律,都不能构成“逃归于蜀”或“潜还广汉”的真正原因。这就使人猜测,或许有什么直接的原因,促使李白的父亲“逃归”或“潜还”,跑到偏僻的昌明县青莲乡(现四川省江油市青莲镇)。这些影影绰绰的文字,使李白的家世闪烁其词,产生不少难解的疑窦,致使后人无法真正了解到这位伟大诗人的身世。

如果说学者的如此推断得以成立,那么,关于李白家世一系列疑难问题,也可以有些眉目了。李白在他的诗文中,对妻子,对儿女,对朋友都多次提及,而且专门有诗寄赠他们,多次表现他的深切情意,而唯独对他的父亲讳莫如深,对自己本属“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的显赫家世,也只能私下和朋友谈谈,自己而不敢公开行诸文字,更不敢到朝廷去登记,其主要原因可能是与他的父亲的经历和处境有关。他的父亲李客,或许就是一位扶危济困者,替人伸冤雪恨的侠客,由于触犯了当权者;或者说李白的曾祖父就是“玄武门之变”,李世民的哥哥或弟弟中的一个,才不得不避居穷乡僻壤,隐姓埋名,以终其一生。从李白的诗文,以及他的所言所行,仿佛闪烁着他父亲的这种气质。如果说我们学者,从这一点继续进行寻根究底,也许可以找到李白家世的谜底。

登高丘而望远

登高丘而望远海,六鳌骨已霜,三山流安在?

扶桑半摧折,白日沉光彩。

银台金阙如梦中,秦皇汉武空相待。

精卫费木石,鼋鼍无所凭。

君不见骊山茂陵尽灰灭,牧羊之子来攀登。

盗贼劫宝玉,精灵竟何能。

穷兵黩武今如此,鼎湖飞龙安可乘?

译文

登上高丘,向大海遥望,那传说中的东海六鳌。

已早成了如霜的白骨,那海上的三神山如今已漂流到哪里去了?

那东海中的神木扶桑可能早已摧折了吧,那里可是日所出的地方。

神话中的银台金甄,只有在梦中才会出现,秦始皇和汉武帝想成仙的愿望,只能是一场空梦啊。

精卫填海只能是空费木石,鼋鼍架海为梁的传说也没有什么证据。君不见骊山陵中的秦始皇和茂陵中的汉武帝都已早成土灰了吗?

他门的陵墓任凭牧羊的孩子攀来登去,无人来管。眼看着墓中的金珠宝玉已被盗贼劫夺一空,他们的精灵究竟有何能耐?

像这样的穷乓颊武、不管百姓死活的帝王,今天早该有如此之下场,他们怎可能会像*帝那样在鼎湖乘龙飞仙呢?

注释

⑴登高丘而望远:古辞无闻,可能是李白自创新辞。《乐府诗集》卷二十七列于《相和歌辞》。王琦注云:“此题旧无传闻。郭茂倩《乐府诗集》编是诗于相和曲中魏文帝‘登山而远望’一篇之后,疑太白拟此也,然文意却不顺。”

⑵“六鳌”二句:六鳌三山的故事在《列子·汤问》中,是夏革讲给汤听的。革曰“渤海之东,不知几千亿万里,有大壑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五山之根无所连著,常随波上下往还,不得暂峙焉。仙圣*(忧患)之,诉之于帝。帝恐流于西极,失群圣之居,乃命禺强(神仙名)使巨鳌十五而戴(用头顶)之,迭为三番(往返多次),六万岁一交焉,五山始峙。而龙伯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及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鳌,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骨以数(占卜)。于是岱舆、员峤二山流于北极,沉于大海,仙圣播迁者巨亿计。”

⑷扶桑:传说中的神木,长在日出的地方。

⑶⑷“银台”二句:《史记·封禅书》:(齐)威、(齐)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至者,仙人及不死之药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金为宫阙。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临(往下看)之,风辄引去,终莫能去云。及至秦始皇并天下,至海上,则方士言之不可胜数。始皇以为至海上而恐不及矣。使人乃赍(携带)童男女入海求之。船交(通)海中,皆以风为解(皆自解说,因遇风而不至),曰未能至望见之焉。”《封禅书》又记:“今天子(汉武帝)初即位,尤敬*神之祀。遣方士入海中求蓬莱安期生(神仙名)之属。”

⑸“精卫”句:谓“精卫填海”的故事不真实。《山海经·北山经》:发鸠之山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于东海溺而不反,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以堙(填塞)于东海。

⑹“鼋鼍”句:言三神山既不存在,鼋鼍一类的神物也就无处寄身。仍言神物为虚幻。

⑺“君不见”二句:谓求神仙、寻找不死药的秦皇、汉武仍不免一死,至今其人已化为尘土,陵寝荒废。秦始皇死葬骊山,汉武帝死葬茂陵。《汉书·楚元王传》:秦始皇帝葬于骊山之阿,下锢三泉,上崇山坟,其高五十余丈,周回五里有余。石椁为游馆,人膏为灯烛,水银为江海,*金为凫雁。珍宝之臧,机械之变,棺椁之丽,宫馆之盛,不可胜原。又多杀宫人,生埋工匠,计以万数。天下苦其役而反之,骊山之作未成,而周章百万之师至其下矣。项羽燔其宫室营宇,往者咸见发掘。其后牧儿亡羊,羊入其凿,牧者持火照其羊,失火烧其臧椁。

⑻穷兵黩武:好战不止。

⑼鼎湖飞龙:齐人公孙卿欺骗汉武帝说:“汉之圣者在高祖之孙且曾孙也。”古之*帝与神通,且战且学仙,铸鼎于荆山,有龙下迎。武帝对此深信不疑,且言:“嗟乎!吾诚如*帝,吾视去妻子如脱躧耳。”详见《史记·封禅书》。

《登高丘而望远》是一首登高怀想诗,登山望远想到传说中的神仙境界并不存在,秦始皇、汉武妄想长生,终归一死

此诗有托古讽今之意,名托刺秦始皇、汉武帝迷信求仙、穷兵黩武,实讽唐玄宗,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首二短句为第一段,点明登高山望远海。登高临海,极目远眺,诗人心潮澎湃,但他并没有写沧海扬波,洪涛排空的景象,而去写与大海、高山相关联的神话传说。

中间八句为第二段,写望中想到传说中的神仙境界并不存在,神话传说也为虚妄。六鳌成枯骨,三山已经是过眼云烟。扶桑摧折,太阳的光彩已沉没殆尽。“银台金阙”犹如梦中烟云,秦皇汉武寻求的长生药亦如幻影。精卫填海,徒劳无功;鼋鼍为梁,不足为凭。

《登高丘而望远》全诗有托古讽今之意,明写刺秦皇汉武迷信求仙、穷兵黩武,实则讽玄宗荒淫误国

末六句为第三段。写望中想到秦始皇、汉武帝穷兵黩武,妄想长生,终归一死。这一段为全诗之主旨所在。秦始皇骊山构陵,汉武帝茂陵筑墓,均已倾废荒芜。到而今,当年的英豪雄强早已灰飞烟灭,风光不再,只有听凭牧羊子赶着羊群来登临践踏。他们的*灵守不住他们的墓冢,他们的余威阻止不了盗墓者贪婪的掘夺。昔日穷兵黩武,威加四方,何等霸气。如今仍落得个如此下场,要想乘飞龙而成仙,那简直就是白日做梦。

历史就是无情的,自然也是残酷的。那些想超越自然法则的“野心家”们,终究如凡夫俗子一样,化作灰,堕为尘,成为深埋土堆里的一把枯骨,与庶民百姓没有两样。而他们那些愚妄的做法,最终成为后人的笑柄。诗意还不仅限于此。怀古仅仅是引领诗兴,由之写来,直奔主题。唐玄宗,溺于佛道,好神仙,求长生,比起秦皇汉武来,犹过之而无不及;其穷兵黩武之举,荒淫误国之行,与之相比,并无二致。借古鉴今,借古喻今,借古讽今,才是这首诗真正的主旨。

这首诗主要不是怀古之作,而是感时之作。登高山,望远海,面对着绝好的写诗环境,绝好的诗歌材料,诗人却遥遥想起了历史上两位雄才大略的皇帝的求仙的荒诞,予以严厉抨击。这是对此类皇帝的讽刺和批判,也是对当朝皇帝的暗示。感时伤时,抨今讽今,说明诗人虽落泊漂零,仍然心系朝廷,心系国运。

此诗典故密集,一个典故代表一种意象。这些意象的有序排列,组成了全诗的思维结构。

作者介绍

李白

李白(年-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汉族,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本名李白别称李十二、李翰林、李供奉、李拾遗、诗仙字号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所处时代唐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出生时间年(长安元年)去世时间年(宝应元年)主要作品《静夜思》《蜀道难》《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等主要成就创造了古代浪漫主义文学、高峰歌行体和七绝达到后人难及的高度;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去世地安徽马鞍山市当涂县墓葬地当涂青山西麓

1
查看完整版本: 李白四次来南京都有什么经历李白的家世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