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美国人如何看待中印战争美军情报官员称印度 [复制链接]

1#

古人云:“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年的中印之战,美国算得上是真正的旁观者,针对印*的表现应该是比较清醒的,然而一直以来有一个让人不解的问题,为何美国对印度的态度十分奇怪?一方面美国大力支持印度,而另一方面美国又对印度挑起战争的行为嗤之以鼻,有人更是公开表示,印度打中印战争简直是不自量力。那么美国为何既要帮助印度,又要轻视印度呢?他们究竟是如何看待中印战争的呢?

美*之所以大力援助印度,是为了维护自己在南亚地区的利益。年印度独立后,由于奉行不结盟*策,使其成为各国收买的对象。特别是美国想当然地认为,只要有足够的“胡萝卜”,印度就会乖乖地听从指挥,从而使其成为西方冷战体系的重要力量,尤其是在年11月,美国得知苏联开始积极联络印度后,更是如坐针毡。

在美国看来,一旦印度与苏联结盟,对美国而言将是一场战略和心理上的灾难。因此,从年开始,美国开始逐年增加对印度的经济援助,并邀请印度访美,试图增进双方的关系。

进入60年代后,随着中印、印巴关系走向恶化,美国希望通过印度制衡中国,不仅在国际上大力支持印度,还加大了对印度的*事援助。根据数据统计,截止至60年代末,美国向印度提供的经济援助已经达到了98亿美元,其中不仅包括*队的武器装备和士兵培训费用,还包括棉花、大米、烟叶、奶粉等生活用品。

正是在美国的大力援助下,印度才能在被中国*队吊打后迅速恢复元气、国内经济飞速发展。

之所以失望是因为印度两方面的表现。第一点是印度*府糟糕的决策。进入50年代后,印度在美苏两国的大力支持下,逐渐开始增加对中国挑衅的次数。但令人十分意外的是,印度却依然想和中国保持友好的外交关系。因此,50年代的印度出现了一个十分奇怪的现象,一方面,印度同意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倡导和平,但与此同时,印度公然违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中国多次爆发冲突。这种言行不一的行为导致印度既没有让美国如愿,也没有与中国改善关系,最后两头不讨好,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都对印度十分失望。

到了后来的年,此时中国已经逐渐从经济困难时期恢复,综合国力稳步提升。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反观印度,只坐在自己井里,不了解世界局势,不清楚我*的实力,此时,印度的两大靠山美国和苏联,在进入60年代后矛盾不断升级,年更是爆发了冷战期间最激烈的对抗——古巴导弹危机。

此时美苏两国自顾不暇,根本无法顾及亚洲局势,而且无论美苏哪一方支持印度,都会让另一方转头支持中国或者巴基斯坦,从而再次引发局部战争。

因此,美苏两国都不会公开在*事上帮助印度,所以如果印度国际嗅觉灵敏,断然不会选择在一九六二年发起战争,但印度却选择在古巴导弹危机爆发后,向中国开战,这一迷惑行为也让美国不禁感叹印度简直是不自量力。

美国认为印度不自量力的第二点,便是印度*队低下的战斗力。虽然美国对印度*事援助的力度相当大,但受中饱私囊、歧视等因素影响,印度士兵的装备和战斗力始终令人堪忧。早在之前的小规模冲突中,美国并已经发现了印度与中国*队战斗力差距,而印度也认识到自己的力量不足,因此决定养精蓄锐,等准备几年后再与中国对战。

到了年,印度终于认为自己可以挑战中国,但等到双方真正交手后,一直旁观的美国却惊讶地发现,中印两国*事实力差距依然很大,中印双方第一阶段的交战,印度直接派出了国内最强王牌部队之一的印度第七旅,该部队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先后与德、日、意三国部队交战,美其名曰“打遍欧亚的劲旅”,曾经受到英*的高度评价,在印度堪称*中精华。

对此,我*高度重视这个对手,对计划进行反复推敲,力求打好出国第一仗。但当双方真正交手后,我*的战士们却惊讶地发现自己竟然是装备更占优势的一方。此时,我*已经是清一色的56式半自动和56式冲锋武器,打起仗来威力嘎嘣脆。

再瞅瞅印*,装备的竟然是李·恩菲尔德栓动武器,那是英*在二战时期使用的,他们仅少数人拿着半自动武器,美*的援助呢,或许进了私人的腰包。

凭借火力上的差异,我*往往使用两把冲锋武器,就能压制印*一个排的冲击。

不仅如此,印度也算是古老的国家了,然而他们摆出来的阵型怎么那么呆板呢,没有一点智慧,面对我*竟然“一字排开”,唉,简直就是“井底之蛙”,难道不清楚我*从抗美援朝战场回来吗?我*随便用迂回包围、分割、各个歼灭的战法,只用24小时便将所谓的印*王牌打得溃不成*,也让美国大跌眼镜。

中印之战到了第二阶段,印*国内精锐尽出,是要让我*见识到他们的厉害。但美国情报人员惊讶地发现,位于瓦弄地区的中国*队,竟然是从田间地头拉来的部队。

原来,此时在中印瓦弄战场的我*,是在四川、重庆驻防的54*师,他们此时正在执行生产任务。在收到总部开赴前线的命令后,干部们立刻打电话、发电报,通知各部,甚至还有漫山遍野的找士兵,这才成功集结部队,开赴瓦弄战场。

但就是这样一支生产部队,上了战场后,却惊讶发现印*竟然如此不堪一击。

虽然印度为了应对我*可能的进攻,已经修筑了几百个碉堡,但这些碉堡只是在外围使用大量木桩,又摆了几个麻袋,然后用泥涂抹在表面,是十分标准的豆腐渣工程。这样的碉堡别说抵挡我*的炮火,甚至我*战士们用手雷就能拔掉印*的据点。

战士们都表示,印*的碉堡根本不能算作工事,顶多就是个窝棚。

就这样,所谓的印度王牌*被我*“生产部队”打得毫无还手之力,灰头土脸地撤回了印度。

在其他战线,我*同样进展顺利,印度不得不接受战争失利的苦果,再也不敢轻易挑衅中国。

对于这场战争,美国方面评价道,“中国打印度就像小刀切*油一样。”不得不说,这个比喻十分精髓深刻,体现出中国我*的战力之强,印度的防御能力之弱。

印*在战斗中的糟糕表现,让美国大失所望,自己大力支援的印度*队战斗力竟然如此低下,而且印度方面面对的还不是中国我*王牌,竟然只是一支“生产部队”。

即便如此,我们也能横扫印*,由此可见我*的整体素质之强。

对于外国*队来说,中国我*的每支*队都是王牌,除了美国对印*战力的失望,同时更让美国没想到的是,印度前线部队的溃败,竟然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大崩溃。印度担心我*会直接解放他们的首都,因此居民全部向南逃窜。

美国驻印大使加尔布雷斯,在给华盛顿的信件中失望地表示,这是自己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一个民族士气的瓦解。

印度部队在战争中和战后的表现让美国大感失望,他们实在想不通,这样的印度*队为什么能够无比自信,敢于挑战中国。

正因为这些因素,霍华德·本杰明才表示,印度发动中印战争的行为简直是自不量力。

印度的失败恰恰证明了中国*队强悍的实力,任何敢于在中国*队前叫阵的对手,只有一个结局,那就是惨败。

总之一句话:“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