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课本里的5个优秀历史人物,最后都变 [复制链接]

1#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多少人走不出“山”,是卡死在自己的格局里。一个时代、一种思想、一份环境,染出了形形色色的人。很多人说,不想长大,长大就面对失去。玲珑剔透的孩子、怀揣梦想的年轻人,最终陆续走上了悲剧的路。

是的,课本这5个历史人物,都曾是人生模范锦旗,但最后的变化往往让人唏嘘。是不是每个“好人”终将变坏?让我们从这5个人身上看看,他们的故事吧。

他忘了自己许下的诺言

变法为苍生,最初并不是一句空话,里面怀揣着有志青年满腔的热血豪情。

天的变法失败了。天塌了下来。但康有为没有像谭嗣同一样留下赴死,反而远飘海外。在外“流亡”期间,康有为不仅利用“保皇”和“筹钱”,为自己置办了多出国外房产,甚至在欧洲买下一个岛屿,把“行宫”修建的富丽堂皇。与此同时,不再是大义凛然的一夫一妻制拥护者,自己本身就娶了6个姨太太,其中与康有为有43岁年龄差的张光,还是被康有为“不择手段”抢回来的。

有人归因西方的花花世界让康有为沉沦了,找到了内心的黑暗面。有人归因根深蒂固的儒家思想让康有为落后了,思想已腐朽无法扭转。

当他娶了6个太太的时候,他不记得自己主张维新变法时信誓旦旦说的话——“维新派”主张人人平等。社会是个大染缸,康有为一头扎进去了没走出来。

一个发明代表不了人心

蔡伦的造纸术让他的名字载入史册,让他的形象高大伟岸。可是,历史上的他究竟是怎样的人?

蔡伦本是个平民人家的聪慧男孩。过着粗茶淡饭的日子。可东汉末年,汉章帝喜欢广搜民间男孩,入宫为太监。10岁的蔡伦,就在这样的大环境里,进入了暗无天日的皇宫。

背井离乡,身体残缺,人人相争。蔡伦在这样的环境里,耳濡目染一套奸佞的做派,为了上位陷害诟病他人,在蔡伦看来再正常不过。这还是课本里聪慧难当、为人正派的蔡伦吗?

看了蔡伦的故事,恍惚间明白了一些道理:智慧和人品不一定同在。而环境会把人塑造成想象不到的样子。

恻隐之心不一定是本心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绅的悯农在中国普及之广,就连3岁的孩子都能顺口背出来。李绅也毫无悬念的在那个朝代为官。只是他太膨胀,飞*腾达后完全忘了自己最开始说过什么。

刘禹锡曾有幸赴李绅的宴会,差点气过去,现场歌姬舞姬莺莺燕燕遍地叽叽喳喳,用餐豪奢到一顿饭要百只鸡舌头。先不管好不好吃,就凭只鸡一顿饭,他心里肯定没有“粒粒皆辛苦”这句话的影子了。

百姓生活难,他觉得自己不难就可以了。百姓淳朴,他却在其位不谋其*。人民怨声载道,盼他早日架鹤。李绅死后被朝廷判为恶吏,致使他的后人三代都不能日朝为官。

出口成章的诗人不一定是好官。满口道理的文人可能是伪君子。看了李绅,再看悯农,吃起饭来都可以尝出别样的味道。有点酸,有点涩,有点忧伤。

纯善的本性能被保留多久

在细细查找“孔融让梨”最后的结局时,这个问题谁都回答不了。无论看到怎样的结果,我都相信他拿最小的梨吃,是曾经发自内心的对家人好。但是,怎么会变成这样呢?

长大后的孔融说过这样的话,大概意思是:“父子间的恩情不过是父亲一时冲动造就的孩子。母子之间的爱不过是儿子曾经在母亲体内住过,就像瓦罐里的东西倒出来就没有了。”

把父爱母爱看得如此廉价不堪的,真的是深深爱过父母,把最好的梨子给家人吃的孔融吗?他了长成面目全非的样子。令人唏嘘。

由穷变富后记得初心的有多少

凿壁偷光的匡衡长大了,大展拳脚后实现了年少时的志向——做官。这是个怀揣梦想的年轻人逆袭的故事。

他有才有识有运,被皇帝看重,官拜宰相。可是他贪得无厌地敛财,用贪赃枉法的4万亩土地享乐,最终被贬为庶人。

如果他的梦想可以接续,就不会是个悲剧。如果他坚定自己的认知,也不会是个悲剧。初心不负,说到做到的历史上有几人?

许许多多“优秀”地历史人物最终“变坏”了,令人扼腕叹息。但更多的人,是把好与坏结合在了一起。

人浮于世,有多少诱惑、懈怠的时刻,让负面的情绪和想法趁虚而入。

人生在世,有多少取舍、艰难的时刻,让人为了生存不得不放弃自我。

如果,如果有如果,有再来一次的选择,他们还会这么做吗?

那个深受方志敏信任,却为了大洋出卖他的警卫,结果怎么样了

此人相貌丑陋,武功却了得,慈禧称他“神鹰”,曾一招打败霍元甲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