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s://m.39.net/pf/a_4535766.html宋诗是继唐诗之后发展的另一个高峰,虽然不及唐诗那样灿若星河般辉煌,但也创造出宋诗所独有的风格特征。
唐诗普遍注重情致的抒发,而宋诗受宋代理学思想的影响呈现出普遍偏重理趣的思考。苏轼是宋代诗人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内容中注入了许多哲理性的思考,而其中最具哲理性的一首诗应属《题西林壁》。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我们在学校课堂上都学过,并不陌生。它是苏轼在宋神宗元丰七年(年)游览庐山时写的。当时,苏轼的仕途并不顺利,“乌台诗案”已经发生,他先是被贬黄州,后来又从黄州改贬到汝州。这首《题西林壁》正是他前往汝州路上,路过九江庐山时写下的。
面对庐山瑰丽壮美的自然风光,苏轼有感于自己的人生经历,他没有在诗中自怨自艾宣泄自己的消极情绪,而是客观理性地从宏观视角、普遍性的社会规律中进行思考,将自己的思想融入诗中,既安慰了自己,也启发了后人。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庐山是那么的壮美高大!登山的人从正面看庐山,它是连绵不绝的山岭,一眼望不到头;而从侧面看庐山,它呈现出一座座耸立的山峰。从不同的视角欣赏它,它就呈现出不一样的姿态。
这前面两句诗蕴涵的人生哲理就是:对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就会得到不同的认识;人生也是这样,从不同的角度、站在不同的立场思考自己的处境遭遇,就会得到不一样的答案与选择。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之所以不能够认识到庐山全部的真实面貌,就是因为我们置身于庐山之中。那言外之意,只有我们能够跳出庐山的圈囿,才有机会认识庐山的全貌。
这后面两句诗同样蕴涵着另一层人生哲理:身处某一局域之中,由于条件的限制,使我们很难真实全面地认识客观事物。这有时候是客观条件的拘囿,并不是人的意愿所能够左右的,正所谓心有余而力不足。
人生中,之所以我们会被种种烦恼迷乱,就是因为我们的认识境界不高,视野太局限,深陷其中偏执固执导致的。而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唯有跳出来,方能得到解脱。
变数让人难以预料世事的发展,常怀忧戚之感,而正因为变数的存在人生才能够精彩纷呈。有时候,我们看问题就像正面、侧面看庐山一样,需要从某一个方向把握主要矛盾;而有时候,又需要跳出庐山的包围,从全面、宏观的视角上思考问题,以免顾此失彼。
这分寸如何把握,就看个人的实际情况啦。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