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苏东坡这首诗,前两句小学生水平,后两句直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治疗用什么方法 https://m.39.net/baidianfeng/a_8458713.html

每天读一首诗,每天涨一点知识

宋神宗嘉佑六年,公元年,苏东坡为母守孝期满,经欧阳修举荐归朝参加制科考试,策论得百年第一。

随后,苏东坡赴凤翔府任判官,凤翔也就是今天的陕西省宝鸡市,在那里他度过了整整四年。

苏东坡是个喜爱风雅之人,尤其那时候苏洵还没过世,加上苏辙,一家三个公务员,钱肯定是不缺的。

于是,苏东坡刚到凤翔就在官舍附近买了一块地,并盖了一座凉亭。亭子前挖了一条小溪,约有三丈长,又在上面建了一座小桥,连接到南北厅堂。

厅堂被回廊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为轩窗曲槛,可以俯瞰溪池,另一部分则是待客的大厅,四周被池水环绕,极是雅致。

不仅如此,苏东坡还亲自在池塘边栽了桃树、李树、杏树、梨树、枣树、樱桃树、石榴树、樗树、槐树、松树、桧树和柳树等30余种树木,看来当官还是好!

因为之前苏辙听说苏东坡要建宅,就写了一些诗给他,所以当苏东坡栽柳树时,就想起了这件事,然后也借“柳树”赋诗一首,寄给了他弟弟。

这哥俩感情始终很好,尤其是苏东坡,一没钱了就找弟弟要。

这首写柳树的诗,苏东坡写得很随意,轻描淡写,前两句的水平不敢恭维,几乎就是小学生的文笔。可是后两句一出,整首诗就活了,简直是“王炸”一般的存在。

说起苏轼的诗,我们还是要唠叨几句的。

世人皆知苏东坡是“千古第一词帝”,赋、策论也都写得极为出色,所以就显得诗相对很弱。

那苏东坡的诗到底是什么水平呢?

李白游黄鹤楼时,想题诗,发现早有崔颢题在了前面,李白自认无法超越崔颢,遂搁笔,成了他一生的遗憾。

后来李白游庐山,发现没人题诗,就赶紧写了一首《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首诗成了千古经典,当时许多人都说,后世之人不会有人再写庐山了,写了也是自取其辱。

但是苏东坡写了,并且写得毫不逊色,就是那首《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东坡不但不服李白,他也不服杜牧,贬黄州时游赤壁,发现杜牧早写了: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于是,苏东坡就写了《念奴娇·赤壁怀古》: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对周瑜一贬一捧,隔代的两个人就这么较上劲了。这还不算完,后来苏东坡再游赤壁,就写下了那两篇绝世经典《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当苏东坡的“一词两赋”一出,时人都说,这是绝了后人写赤壁的路,事实上也是如此。

说了这么多,下面我们就读一读苏东坡载柳树时所作的诗。这首诗的题目就一个字《柳》:

今年手自栽,问我何年去?

他年我复来,摇落伤人意。

诗意很简单,浅释可解为:今年我亲自栽了一棵柳树,也不知道何时会离开。但是待我多年后再回到这个地方,看见满树飞叶飘零,内心一定是很伤感的。

为什么我们说苏东坡这首诗的前两句写得很一般呢?

因为起句完全是在叙事,且很口语化,不像《水调歌头》中的“今夕是何年”那般有意境,最重要的还是接下来这个问句有点莫名其妙。

谁问的他何时离开?是苏辙吗?而他刚来凤翔不足月余,苏辙当不会问,因为知道守备期至少是三年。那就是苏东坡的自问,既是自问,不如写成:何年我归去。

可是读完下一联两句,你就会觉得,苏东坡简直就是个天才,写得太妙了。

此时的苏东坡踌躇满志,意在仕途,以他当时的风光,他日位极人臣未尝不可。但越是这样,苏东坡越觉得人生活得无趣,他有心思载那么多树,就说明他热爱生活。

所以“他年我复来”中的“他年”,直指人生暮年,辞官以后,所以故地重游才会引发伤感。但这些都是苏东坡想象出来的,未来是谁也无法预测,比如“乌台诗案”。

因此,苏东坡在首联中使用了问句,人生充满了不确定性,同时也明确了他是在自问。

如果不是通读整首诗,是很难理解那种复杂的心情的,就好比读小学时,我们亲手栽了一棵树,当时一定会想,多年后当我再回母校时,这棵树会是什么样子呢?

也许,连校舍也会翻盖了,变得物是人非。

苏东坡把宅院建设的那般别致,花了那么多心思,而官场宦海沉浮,他不知道自己某一天离开凤翔时,这里会变成什么样子。

通过这一首简单的小诗,我们知道了苏东坡是一个非常念旧的人,内心世界情感丰富,这也许就是他能成为大文豪的真正原因吧!

#潜力作者扶持计划#

阅读更多经典古诗词: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