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宋代高僧的一首禅诗,境界开阔,造语精工, [复制链接]

1#

春去秋来、斗转星移,大自然每天都在按照固有规律在运转,而红尘中的人们却经常无法琢磨一些简单的道理。不仅如此,有些人不仅愚昧无知,而且顽固不化,甚至还对别人的指点不屑一顾。

禅宗提倡,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有些世人非常迷惑,一方面在追求般若,另一方面心中虽然执着于空,却不能认识真正的空。

而真正的禅者,从来都是闲适自在,心无挂碍。下面介绍宋代高僧的一首禅诗,境界开阔,造语精工,更富有禅理。

云收

宋代:佛心本才

云收空阔天如水,月载亘娥四海流。

惭愧牛郎痴爱叟,一心犹在鹊桥头。

诗的大意是:云彩不知藏到哪去了,空旷的天空,像水一样清幽。圆圆的月儿,载着嫦娥,在四海遨游。应该感到惭愧的是牛郎自己,这个痴情的老叟一片爱心,却仍然惦记着,两情欢会的仙鹊桥头。

本诗作者佛心本才,俗姓姚,福州人。他从小出家,得法于灵源惟清禅师,属临济宗黄龙派法系。这首禅诗告诉世人,观察任何事物都不要执其一端,更不可一味地钻牛角尖,而要注意变换角度。

诗的一开头,就展示了一个阔大清旷的境界。“云收空阔”,描写的是浩淼的夜空;“如水”二字,形象地写出了夜空的清幽,为下一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水”与“流”,不仅是字面上的呼应,实际上还暗喻着月亮就像水上的舟船一样。于是就可想象,月亮载着嫦娥,周游四海。

诗人由月亮的流动,想到了在那里傻等着的牛郎。在空阔的夜空中,嫦娥乘着月亮周游四海,巡天遥看一千河。

而这个痴情的老汉一心一意地等待着鹊桥相会,但是他的眼睛只盯住一处,痴心一片,实在应该感到惭愧。

《椤严经》中说,普通人平常也能见到初禅的境界,可见初禅的氛围也包含自然之物,但为何修行者用心求索时,又不易见到初禅的境界呢?其实都是因为禅者过于执着,不懂变通,不善于在纷纭复杂、变幻多姿的世界中发现真理。

苏轼也曾感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可见佛法中的道理正是这样,不主张执着入迷,要学嫦娥那样,而不能像痴情的老汉。

这首禅诗境界开阔,造语精工、想象奇特,全文虽然讲述了发生在空阔宇宙中的事情,却写出人间的生活情趣。尤其是将月亮的流动,说成是载着嫦娥周游,实在高妙,颇具童心。

诗人生动地描绘了牛郎痴守鹊桥一端的故事,同时希望借此告诫后世,凡事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追求禅理也是如此。不可从先贤的典籍中照搬照抄,也不能只凭道听途说,更不可依照往日的经验。只有懂得“月载亘娥四海流”的道理,才会游刃有余,又应对自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