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博物古今记什么是三苏祠 [复制链接]

1#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些好 http://m.39.net/pf/a_4661155.html

6月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千载诗书城——四川眉山。眉山市中心城区,坐落着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故居三苏祠。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了解三苏生平、主要文学成就和家训家风,以及三苏祠历史沿革、东坡文化研究传承等。他指出,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我们要敬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位于眉山市东坡区的三苏祠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苏”父子故居,三苏文化涵盖丰富,成为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财富和宝贵的文化遗产。走进古祠风韵、文脉悠长,这里展陈着有关苏洵、苏轼、苏辙的上万件文物和文献资料。

三苏祠的建设最早要追溯到元代延祐三年(公元年)前,明代洪武年间和嘉靖年间,分别进行了修缮扩建,明末战毁后,于清初康熙四年(公元年)重建,元代改宅为祠,经过历年添修,现占地百余亩,是蜀中久负盛名的名人祠堂和古典园林。

宋代傅藻写的《东坡纪年录》中说: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年1月8日),苏轼出生在纱縠行私第;宝元二年()二月二十日,苏辙也出生在这里。苏轼在自己的文章中也说:“昔吾先君、先夫人僦居于眉之纱縠行。”可见纱縠行内三苏祠原为三苏故居。

(北宋苏轼楷书《丰乐亭记》拓本局部)

在“唐宋八大家”中“三苏”父子占了三席,尤以苏东坡成就最高,“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多次引用苏轼的名句,如:“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腹有诗书气自华”“为国不可以生事,亦不可以畏事”等。

“天下之本在家”品三苏家风家教,苏轼一身的清风正气和一生的刚正不阿,与其家风家教密不可分。苏家家教甚严,在海南流放时,苏轼还梦到被父亲提问背诵《春秋》,结果从梦中惊醒,“犹如挂钩鱼”。两个儿子的启蒙教育,倾注了整个苏家的心血。苏轼、苏辙,也可以说是父亲苏洵最好的“作品”。从苏轼十岁开始,苏洵在结束云游后就亲自教导两个儿子读书。他把全部寄托都放在两个儿子身上,给他们最大的财富就是书籍。苏洵经常对他说,作文章“皆有为而作”“如药石必可以伐病”,能解决实际问题。苏洵还把苏家的南轩命名为“来凤轩”,作为儿子的书房。

在苏洵游学四方时,母亲程氏对他亲授以书,成了他的家庭教师。她曾教他读《后汉书范滂传》,要苏轼以“能死直道”的范滂为榜样。苏轼也将这种家风家教传承给后代子孙。苏轼有三个儿子,皆恪守做官先做人的道理,风骨卓然。他还教育儿子,要“爱民如子、勤*廉洁”。

古人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苏氏家风家传,超越了家族,已经载入中国人的口碑,深深地融入了中华文化,成为历代传扬的道德精神。如今,三苏祠里专门陈列的家训家风,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更多的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清白做人、勤俭齐家、干净做事、廉洁从*,管好自己和家人,涵养新时代共产*人的良好家风。现在的三苏祠,也是四川省廉洁文化基地。一批又一批*员干部公职人员,在这里接受文化熏陶,听三苏故事、品三苏家风、学三苏为人做官之道。

三苏祠,

红墙围抱,碧渠环绕

楼台亭榭,古朴典雅

匾额对联,词意隽永

绿荫蔽日,鸟语花香。

从古到今,中外游客如织,

文人骚客凭吊,吟不尽的诗赋,数不完的墨宝。

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过的三苏名典: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

——北宋·苏辙《新论中》

年7月9日,在中央和国家机关*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引用

“治其本,朝令而夕从;救其末,百世不改也。”

——北宋·苏轼《关陇游民私铸钱与江淮漕卒为盗之由》

年6月29日,在十九届中央*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引用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

——北宋·苏洵《嘉祐集·权书上·心术》

年10月31日,在全**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引用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北宋·苏轼《晁错论》

年5月2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引用

“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

——北宋·苏轼《范增论》

年11月17日,在十八届中央*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引用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卢星宇海报制作卢星宇图片三苏祠博物馆责任编辑何齐铁编辑王鹃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