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性白癜风 http://m.39.net/pf/a_4624562.html大家好,今天来跟大家聊一下苏轼!!
《庐山烟雨》北宋.苏轼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当年,已经有64岁的苏轼不再意气风发,不仅风烛残年,还经过了多次的
经过数次被贬,一生坎坷,此时的他已是风烛老人,多年参禅的他对于人生也有了更深的感悟。
全诗的大意是:
庐山的烟雨、钱塘江的潮汐,都是值得一去之景,要是此生不去,定是会遗憾终身的。可当真的到了庐山下、钱塘江前,看到这烟雨蒙蒙、潮水涌动,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触,到了最后它们只是庐山烟雨浙江潮。
这首七绝初读会觉得有些奇怪,共四句,第一句和最后一句一模一样,其实这正是诗人的高明之处。全诗化用的是禅宗史书《五灯会元》中的禅语,这是杭州灵隐寺高僧普济编写的一本禅集。
在诗中高僧将人生分成三大境界:第一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第二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其三,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诗人将如此高深的禅语,用通俗易懂的诗句描述出来。“庐山烟雨”和“浙江潮”分别是山和水,在去之前人们被这山水吸引,为的不过是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此时的山不过就是山,水不过就是水,这是第一境。
久而久之,这份一定要前往的心愿就成了一份执念,等到了山水前,这山和水早就不是自然的山水,不过是一份执念的达成。
这时候人或许会有得到后的满足,或许会有现象和想象不一的失望,种种思绪让人们失去了欣赏山水的初心,这就是第二种境界。对于多数人来说,只能达到这种境界。
最后一境,是返璞归真。在经历了人生种种,看淡执念后,再以纯净的初心去看待这山山水水,心中再无杂念时,这山水又回到了它们本来的面目。
苏轼这种临终绝笔,没有他一贯的豪放之气,也没有其擅长的婉约之风,如轻声细语般娓娓道来,却写尽了人生真谛。
能做到第三种境界的,除苏轼之外,还有文能横槊赋诗,武能上马斩贼的大宋词人辛弃疾,对此,他在《青玉案·元夕》中写的: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句话,说的不正是这种境界吗?人皆渴望悟道、超脱凡俗。然而不经这由本性,到人性再到自性的三重山,怕是不能真正了然人生的意义。
当然了,人皆有佛性,佛家亦有云:即心是佛。抑或顿悟,也不在话下。
苏东坡的词说透生死哲学!
诚如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的开篇序言里写道:
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这样的评语,每一句每一词,都精准到位。苏东坡就是这样一位千古一遇的集大成者,人品、才华、能力、态度,都值得我们景仰和学习。
读苏轼的词,可以医心;品苏轼的人生,让人奋发。
这本《苏轼词传》中不但收集了苏轼的诗,还让我真正了解他的一生,读懂了他的豁达。
当我走近这位“性情中人”,再读“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样的诗句,便有了一种“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的感怀、豁然与洞明。
我读的这本《苏轼词传》中选取了苏轼一生中所作的词和诗。现在市面上有很多的苏轼诗词读本,也有不少是名家编写的,但主要都是诗词加译文的形式,很多人读完依旧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难得的是,这本书不仅是用了苏轼的词为主题,还从当时的社会观念与时代背景出发,对苏轼的生平际遇、诗词艺术、社会活动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再现了苏轼以文传世、以官入世的典型宋代文官形象。
文笔华丽而不浮夸,如此心静方能品人间至味。
书中用唯美深情的妙笔将苏轼的一生娓娓道来,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能从东坡的生平中体会到他作词时的心情,从而更加了解这位诗词大家的超脱心境。
这一套书中还有一本《辛弃疾词传》。
东坡仙才,史无二例;稼轩雄才,如鲸吞海。
辛弃疾是乱世中的抗金英雄,他以武起身,却终成文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被誉为词中之龙。正所谓“剑有杀气词有柔情”。
这本书也以同样的手笔,在参考大量史料的基础上,再现了辛弃疾传奇的一生。
除此之外,还有《李清照词传》《李煜词传》《纳兰容若词传》《仓央嘉措诗传》。
这套书不仅包装精美,更是根据人物的不同背景和形象设计了优美的封面,纸质也很精良,阅读起来不得不说是一种享受。
每个时代都有所谓的“大家”,而真正流传下来的这些古诗词才是我们要细心珍藏的。
古诗词不仅是孩子需要学习的,我们成年人,更需要学习!我们都不应该忘记我们的国家瑰宝。
六本书活动价仅需25元,也就是一包烟的价钱,就能读懂6位诗人的名作,并能从中感悟到大家风范的人生哲理,实在是个机会呀!
点击下方商品卡即可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