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大的白癜风医院 https://yyk.39.net/hospital/89ac7_labs.html“庐山到处是浮屠,若问凡家半个无”,说的是庐山佛教势力的强大。东晋时慧远大师在这里开创了东林寺,建立了净土宗,肇始佛教中国化和中国佛教化的进程。作为当时南方的佛教领袖,东林寺成为了一个与北方长安并肩的佛教和学术中心。名人名流会集庐山,最为突出的有慧远、慧永、张野、雷次宗、宗炳和刘续之等十八高贤,他们都是学识水平极高的人物,成就了庐山文化史上的辉煌时代。庐山寺院密集,多达四百余座,有“五百蜂房缀蜜脾”之说。
胡适在年来庐山说:“慧远的东林,代表中国'佛教化’与佛教“中国化”的大势………”
东西二林都建立在东晋时期,是庐山北部建立最早,也是最主要的两座寺院。
庐山佛学和佛教活动的主要任务是慧远。慧远本姓贾,雁门(山西省代县)楼烦人。公元年生,从幼好学,熟读儒家经典,精通老庄。名僧道安的徒弟。慧远将儒、道、佛三家经典溶于一炉,而以佛为主。他走的是一条佛教中国化的道路。
公元年(晋哀帝兴宇三年),由于北方战乱,慧远、慧持随道安来到襄阳。公元年,前秦兵从北方南下,苻丕占据襄阳。随后道安却被苻丕带回长安。慧远等南下到荆州,与师兄慧永约定,一道去罗浮山修行。慧永在前往罗浮山途中,先期到达庐山。公元年,江州刺史陶范为慧永在声山西北麓的香炉峰下建造西林寺,公元年,慧远践师兄约,来到九江,欲与慧永师兄一同前往罗浮山。登上了庐山,可能是庐山幽雅清静吸引了他,就在西林寺旁筑了一座龙泉精舍,从此三十多年,不再离去,专心在庐山修行。慧远在山中讲堂弘法,创立了净土宗。
慧远净土宗修行方式简单,只要心中念佛便可以了,首先在上层社会中流传,后经北朝县鸾发挥,提出称名念佛,就是口称“南无阿弥陀佛”,就可以往生彼岸世界。因此吸引了众多佛教徒,得到广泛传播。净土宗具有平民性,成为中国佛教重要门派,还广传海外日本等地,东林寺作为净土宗的祖庭,每年朝拜的人络绎不绝。
慧远宣扬“神不灭”论,写下了有名的《神不灭论》、《佛影铭》和《沙门不敬王者论》,在宗教界产生了极大影响,成为东晋佛教界的领袖人物。他发明了莲花漏,“于水上立十二叶芙蓉,因波随转,分定昼夜”。
慧远的人格魅力、强大的文化感召力,以及他在庐山东林寺的业绩,影响了一批名流释子,如刘遗民、周续之、张野、宗炳等,他们都是才高德望的人。张野有(庐山记),还有文集十卷。刘程之遺民著有《庐山精舍》一卷,还有文集九卷。雷次宗著有文集三十卷、《豫章志》、《十八高贤传》等著作。宗炳,山水画家,著有《明佛论》等,
十八高贤绝大多数是慧远的弟子,都有很深的佛学造诣,为白莲社中的杰出代表。他们云集在慧远周围,勤修苦行,行道不绝,造就了庐山绵延的禅风,“释迦余化,于斯复兴”,并最终形成了一个以慧远为核心的,与北方罗什曾团相呼应的庞大的庐山僧团。这个强大的僧团将庐山推上了南方佛教中心地位而被顶礼膜拜。清代文人潘未说道:“城中之山,自五岳外,匡庐最著名。……东林寺于山最古,慧远于僧最高。东晋以前无言庐山者,自莲社盛开,高贤胜疏,时时萃止。庐山之胜,始闻天下。”
由于西林寺比较窄小,龙泉精舍也很简陋。公元年,慧永请江州刺史桓伊为慧远另建座寺院。新寺建在西林寺东,因而命名为东林寺。名刹名僧,相辅相成,东西二林,从此名扬宇内。
此后,慧远就一直以东林寺为中心,开展他的佛教和佛学活动。东林寺选择的位置和地势很好,“正对香炉峰。峰分一枝东行,自北而西,环合四抱,有如城廓,东林在其中,相地者谓之倒挂龙格。”“寺南面庐山,北倚东林山,山不甚高,为庐之外廓,中有大溪,自南而西,驿路界其间,为九江至建昌(今永修县)孔道,寺前临溪,入门为虎溪桥”。这是宋代诗人陆游和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在当时的描述。
东晋南朝时期佛教寺庙为数不多,名寺更少。据清代刘世珩《南朝寺考》称仅30余所,而建立山林中的寺庙更是微乎其微,唯独庐山的寺庙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香火缭绕,禅音不绝。
庐山很早就是道教徒们修炼和生活的场所,从庐山得名中就可以看出庐山与道教的渊缘。据志书载,匡续隐居庐山,仙去庐存,故称庐山,亦名匡庐。被道家奉为“天下最胜福地”,被列为道家第八洞天、三十六福地,有“神仙之庐”的美称。南朝时,南方道教领袖陆修静在庐山白云峰下太虚观修炼讲道,卒后故居改为简寂观。
陆修静,(公元-年),字元德,吴兴东迁(今浙江吴兴)人,其先祖为三国时期吴国丞相陆凯。南朝时宋著名道士,早期道教的重要建设者。陆修静从大明五年()至庐山,到宋明帝泰始三年()入朝,在庐山前后七年。他在庐山建立的道观名太虚观,去世之后,朝廷追谥他为“简寂先生”,太虚观因此易名为简寂观。陆修静去世后,简寂观依然非常兴盛,道士最多时有五六百人。唐宋时期,简寂观出现了许多高道,文人学士的歌咏也很多。南宋之时,简寂观毁于兵火,后来虽有修葺,但趋于衰败,朱熹云:“于今知几载,故宇日荒废。空余醮坛石,香火难复燃。”清朝时,人们已多半不知简寂观方位所在。
庐山圣治峰下的蛇冈岭有一神异色彩的道观太平宫,位于今九江濂溪区赛阳镇蛇头冈岭南面。众山环绕,中豁广原,别有洞天。宫北对老君崖,面对株岭,西为国道。是道教著名宫观,被誉为“真神仙之窟宅”。太平官建于唐开元十九年(),为唐明皇敕建九天使者真君庙。宋代达到全盛时期。唐宋时的太平宫,恢宏华丽,帝王封勅,有殿九重,正殿采访使者殿,后太上本君殿,两廊使者像和五百灵官壁画,后为无心堂。太平宫“崇轩华构,弥山架壑,旧有殿九重,两旁房屋数百幢,废而又新,其所摩费不可纪,其田多散在旁县,凡三十六区,其侈盛无加矣”。
宋代又新创钟楼,高大气勢不凡,楼名景阳,华丽殊甚。名臣寄禄,羽士云集。此外,还有刘混成的白鹤观、皇甫坦的清虚庵等,都是有名的道场,四方朝拜,文人题留,盛极一时,道教名流董奉、吴猛、吴、吕岩、白玉蟾等都曾栖隐庐山,弘道著述。
南唐日“通玄府”,宋太平兴国二年初赐观额,景德二年()重修,元丰三年()进号为“应元保运真君”,并锡御书殿榜,泥金仙衣。宋朝熙宁间,置祠以寓禄,称为“提点太平官”、“管勾太平官”。为朝廷优老待贤之地,许多当朝官员都曾提点过太平官。元代“修殿七间融古高大,以桐真君”。太平宫庄田从原来三千亩增至一万商。元朝壬辰年间,遭兵毁,倾圮殆尽。明代洪武二年(),道士梅高复建,但规模已不如以前,字仅为三重,房屋十三间,内有钟鼓楼二座,还有大铁锅、璇现玉等物,用来炼丹和窥测星辰。璇现玉额今尚在,存于庐山博物馆,明嘉靖中郡守钟卿送祀许真君像于太平宫,由是江南江北无远近,都到大平宫进香,太平宫香火渐浓,宫道聚富,殿宇兴修,曾有三扁:罗洪先“歐真第八洞天”、田汝麟“敕建太平兴国宫”、陈洪濛“太平官”清朝渐衰,但规制犹在,成丰四年遭兵毁,后乡人在此重建真君殿,土改时被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