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在赣北三次邂逅白居易,第一次,是深秋的庐 [复制链接]

1#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

——白居易《庐山草堂记》

庐山?白居易草堂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这首唐诗是小学语文课本里的。大家只知道大林寺,对于它在哪里,很少有知道的,我也是。

我身后的湖,叫“如琴湖”

位于江西庐山

海拔米的山上

建成于年

因湖面如一把提琴而得名

湖底下就是唐代“大林寺”遗址

~~~回到现代~~~

庐山真美啊……

日落时分

在庐山望江亭所拍

右边隐约可见的绸带般的就是长江

牯岭落日

牯岭街景

虽然已经*昏

这卡必须要打

古代的庐山,美在山水现在的庐山,山水依旧却多了人间烟火气的美海拔米的牯岭镇,是一个云中城牯岭街美丽、优雅更由于那众多见证中国近现代史的著名别墅而呈现出“低调的奢华”

宽阔、干净、大气

整个庐山的山路两旁都是梧桐树

刚刚放学的孩子

赫赫有名的“美庐”

~~~回到古代~~~

此草堂非彼草堂:白居易庐山草堂遗址:在北香炉峰下,与东林寺相毗邻的山中,五架三间草堂牯岭街西南方向2公里,如琴湖边的“花径”,之中的“白居易草堂”,为后世纪念白居易,根据他《庐山草堂记》的详细描写,仿照香炉峰下的草堂而建。

花开山寺咏留诗人

看到“花径”两字,想起一句诗: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杜甫

白居易当时是江州司马

江州,就是现在的九江

他的这个“司马”,

是唐朝时被贬官员的虚职

得志则不得志则悠然南山自古皆然

白司马所书“花径”

在花径亭中的石刻板上刻有“花径”二字,相传是白居易手书。这是年(民国十八年)湖北汉阳人李风高游大林寺时发现的。李风高在此石刻迷失了一千多年之后,重新发现了它很高兴。于是他邀集在庐山上的社会贤达、名流集资捐款,在此建造了景白亭、花径亭,并补种了五百多棵桃树,再现了昔日的桃花胜景,亦使花径称为文人雅士的聚会之所。

枫叶荻花秋瑟瑟

拜见前辈

在“花径”遥想大林寺

和那个落英缤纷的春天

(大林寺遗址就在湖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